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李媛媛(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文史教研部副主任)
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最本質的特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形成的重要原則。中國共產黨是一個高度重視思想文化建設的政黨,在成立初期,就通過宣傳思想工作開發民智、贏得民心。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等各個階段,中國共產黨始終是文化建設的堅強領導核心。歷史證明,掌握思想領導是掌握一切領導的基礎,黨的領導為建設文化強國提供組織保障和思想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準確把握世界范圍內思想文化相互激蕩、我國社會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趨勢,就意識形態領域許多方向性、戰略性問題作出部署,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為新時代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當前,更好擔負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堅持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守正創新,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走出來的,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是把握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正確方向的重要前提,是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凝聚強大精神力量的必然要求。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因此中國化才能落地生根、時代化才能深入人心。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明在思維范式、價值取向等方面具有極高的契合性,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要把握“兩個結合”的方法論要求,深入挖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內在機理,不斷推動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提升信息化條件下文化領域治理能力。信息技術革命日新月異,深刻改變文化創作生產和傳播消費方式,傳播業態的創新對傳統監管和治理方式提出新的挑戰。要健全互聯網領導和管理體制,堅持依法管網治網,防范網絡意識形態風險,提升監管效能,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要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推動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做大做強主流輿論,牢牢掌握輿論場主動權和主導權。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的傳播趨勢,把握現代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精準定位受眾,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聲部的傳播矩陣,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黨在領導億萬人民群眾長期奮斗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的。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在立法領域,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體現了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基本方略;在教育領域,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在文化生產領域,提出“兩個效益”的創作和評價標準,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在思想道德建設領域,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只有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常化、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使之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才能筑牢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文化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