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薛虹(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互聯網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聯合國亞太無紙化貿易專家網絡咨詢委員)
4月27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開發布《中國網絡法治發展報告(2024年)》。該報告是首部國家部門層面發布的網絡法治綜合性年度報告,既是《中國網絡法治三十年》報告的續篇,也是中國網絡法治發展年度報告的開篇,對于充分展現網絡法治建設新進展新成效,奮力譜寫網絡法治建設新篇章具有重要意義。報告指出,“2024年,我國加快完善涉外網絡法治規則,積極參與網絡空間國際規則制定,持續開展網絡空間國際交流合作,主動搭建網絡法治交流國際平臺,凝聚網絡空間發展治理共識,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法治化進程”,系統展現了我國涉外網絡法治體系建設走深走實的新局面。
在世界經濟增長面臨很大不確定性的背景下,以數據、信息網絡技術為特征的數字經濟成為了2024年全球經濟新的增長點,相關國際經貿規則的競爭與重構成為國際博弈新的前沿和焦點。數據是數字經濟的核心生產要素,安全的跨境數據流動有利于跨國企業整合提升資源配置的效率,降低生產和交易的成本。但如今,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帶來復雜和嚴重的網絡安全風險,尤其是跨國網絡安全事件和網絡犯罪直接威脅全球數字經濟的穩定和發展。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區塊鏈等突破性技術的普遍應用,正在重構國際數字經濟的運行與構成,衍生整合出新的國際法律規則。與此同時,國家之間關于突破性技術治理的沖突和爭奪也在加劇,各方博弈形成的治理新共識和新規則成為數字經濟國際規則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國家和地區在網絡普及、基礎設施、數字化程度等方面差距很大,導致數字經濟全球發展極不均衡。缺乏國際數字經濟能力的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面臨被排擠出國際經濟貿易體系的危險。數字鴻溝正在擴大為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的鴻溝。構建全球協調包容的數據治理框架已是當務之急。各國必須加強多邊合作,建立全球范圍內的網絡安全防護體系,保護全球數字經濟生態系統的穩定。
在數字經濟國際規則發展演變的過程中,中國積極引領推動全球數字經濟治理規則的發展,堅定維護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多邊體系,推動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倡導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如此次《報告》所指出的那樣,中國積極參與數據安全、數據跨境流動等重要領域國際規則制定,展示我國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堅定立場,為全球網絡治理積極貢獻中國方案。
中國一貫支持以聯合國為主渠道推進全球數字治理,為國際網絡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2024年7月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中國主提的“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決議”,140多個國家參加決議聯署。該決議強調人工智能發展應堅持以人為本、智能向善、造福人類的原則,圍繞加強相關國際合作提出一系列重要務實舉措,旨在幫助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從人工智能發展中平等受益,彌合數字鴻溝,完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加快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該決議獲得協商一致通過,充分彰顯出中國對人工智能發展和治理的負責任態度和國際引領者的重要作用。2024年9月聯合國通過《全球數字契約》,致力于構建關于互聯網接入、數據保護、人工智能監管、數字技能培訓、國際合作等全球數字治理框架。中國建設性參與了契約磋商的全過程,堅持多邊主義原則、尊重網絡主權和平等合作原則,堅持發展導向。2024年11月中國發布的《全球數據跨境流動合作倡議》,鼓勵數據跨境傳輸,為全球電子商務、數字貿易提供便利,推動建立開放、包容、安全、合作、非歧視的數據流通使用環境,尊重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之間數據跨境流動相關制度的差異性,呼吁開展多邊合作,反對將數據問題泛安全化或政治化,主張通過對話解決分歧,為落實《全球數字契約》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思路和建議。
中國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關于電子商務的多邊談判。中國深入落實世界貿易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及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亞洲及太平洋跨境無紙貿易便利化框架協定》。2024 年,海關總署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交通運輸部等14個部門聯合開展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進一步深化“智慧口岸”建設和口岸數字化轉型,促進電子形式貿易數據和文件跨境承認。在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電子可轉讓記錄示范法》的框架下,中國積極推進國際貿易海運提單、倉單、貨運單等貿易單證的全面電子化和跨境互認,得到聯合國機構的重視和肯定。
在數據跨境流動、新興技術及電信服務等領域,中國探索加強雙邊規則談判與務實合作,持續擴大與其他國家、 地區的網絡治理規則共識。
2024年8月,中歐數據跨境流動交流機制開展第一次會議,就雙方企業關于數據跨境流動的具體問題以及數據跨境流動監管框架開展對話,促進中歐數據跨境流動。繼《“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北京倡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和塞爾維亞共和國內外貿易部關于電子商務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等合作協議推動提高數字貿易規模和水平之后,2024年6月,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貿易圓桌會舉辦,來自白俄羅斯、伊朗、塔吉克斯坦、柬埔寨等國的經貿官員,圍繞數字貿易相關議題展開深入研討,攜手推進數字貿易領域的務實合作,共同迎接數字經濟的新浪潮。
同時,中國積極推動亞太區域貿易自由化和一體化發展,保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實施以來,亞太區域內貿易和投資不斷增加,經濟一體化不斷推進,削弱了交易壁壘,有效降低跨境電商企業出口商品在進口國的稅費成本,提升跨境電商物流的效率。中國不斷落實“關于高質量實施RCEP的指導意見”,深入推進相關國際機制建設與合作,海南等自貿區積極落實 RCEP。中國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 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的談判取得積極進展,體現中國參與全球數字經濟規則制定和對接高標準的數字經貿規則的決心,將提升中國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中國與多國建立常態化網絡法治溝通機制,促進全球共同分享互聯網發展的機遇和成果。2024年中國舉辦的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數字經濟發展與法治建設論壇等平臺,成為展示中國數字治理方案的重要窗口和網絡法治交流合作的新渠道。在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上,一大批權威報告相繼發布,全方位、多角度展現了數字貿易的蓬勃生機與廣闊前景;在11月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網絡法治論壇上,就人工智能時代加強網絡法治建設、國際交流、多方聯動形成共識,倡議積極構建開放、公平、有效的互聯網治理機制,確保人工智能技術的安全、可控與可持續發展;在2024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法治建設論壇上,以“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與法律應對”為主題,為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及數字經濟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中國引領推動國際多邊規則制定,深化亞太區域經濟貿易合作,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等開展數字貿易務實合作,全面拓展數字經濟領域的國際法律合作網絡,提升了中國在全球數字治理中的話語權,為全球數字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中國智慧。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東穩西蕩的大趨勢,中國成為維護國際多邊體制的中流砥柱和全球化的堅定捍衛者,在秉持開放合作共贏的全球化發展原則的基礎上,向全球推廣中國數字經貿發展及監管體系的創新經驗,對于數字經濟國際規則體系和全球網絡法治的穩定發展具有突出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