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凌勝利(外交學院國際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近期,中央周邊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總結新時代以來中國在周邊工作中的經驗和成就,擘畫今后周邊外交工作的藍圖。周邊地區在中國外交布局中占據首要地位,做好周邊外交對于統籌國家安全與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新時代以來,中國周邊外交取得了諸多顯著成就。然而,面對錯綜復雜的周邊環境,為了實現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的目標,中國仍需加強周邊外交的深耕細作。
新時代以來周邊外交工作成就
新時代以來,中國高度重視周邊外交,不僅加強了周邊外交的頂層設計,還推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舉措,推動中國與周邊國家睦鄰友好合作,致力于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
2013年10月召開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次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標志著黨中央對周邊地區戰略定位的更加重視。會議明確提出“周邊地區是我國安身立命之所、發展繁榮之基”的戰略研判,將周邊定位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首要屏障”和“實現民族復興的戰略依托”。會議創造性提出“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強調要把中國夢同周邊各國人民的美好愿景對接,通過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強化周邊外交。在中國外交戰略布局當中,周邊地區的首要地位更加凸顯,特別是在百年大變局加速演進的背景下,塑造和平與繁榮的周邊地區意義重大。
在安全方面,周邊地區構成了抵御外部風險的戰略屏障,維護周邊地區安全是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關鍵一環。在經濟方面,周邊地區已經成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地區,為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提供戰略縱深。
中國高度重視周邊外交的理念創新。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突破傳統地緣政治思維,將“重義輕利、以義為先”的東方智慧注入周邊外交,通過中老命運共同體、中柬命運共同體等雙邊實踐,極大地提升了中國對周邊國家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響力。2014年亞信峰會上倡導的“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亞洲新安全觀,倡導超越零和博弈的西方國際安全博弈思維,推動建立中國—東盟海上聯合演習、上合組織反恐中心等機制化安排,促進更加開放包容的周邊安全合作。“周邊命運共同體”理念歷經十余年的發展,已成為地區合作的典范,有力地促進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合作共贏、安危與共和民心相通。
新時代以來,中國持續推進周邊外交戰略布局,以“一帶一路”倡議為引領,深化與周邊國家的全方位合作,推出中國—東盟自貿區、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開發銀行(AIIB)等多邊合作機制。作為區域互聯互通的頂層設計,“一帶一路”倡議在實現中國與周邊各國基礎設施聯通的同時,推動實現了規則標準的銜接以及人文交流的暢通。中國—東盟自貿區歷經3.0版升級,形成全球最大發展中國家自貿網絡,推動雙邊貿易額不斷增加。盡管亞投行相較于全球其他全球多邊銀行創立較晚,但其制度創新有別于傳統多邊開發銀行,吸引了更多新興市場國家,不僅覆蓋周邊,還輻射全球,顯著體現了中國在國際金融制度方面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周邊外交更需精耕細作
新時代以來中國在周邊外交的理念和實踐層面取得了顯著成就,面對新的動蕩變革期,周邊外交更需大有作為,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在具體舉措上精耕細作。
本次中央周邊工作會議指出,“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以建設和平、安寧、繁榮、美麗、友好‘五大家園’為共同愿景,以睦鄰、安鄰、富鄰、親誠惠容、命運與共為理念方針,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的亞洲價值觀為基本遵循,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主要平臺,以安危與共、求同存異、對話協商的亞洲安全模式為戰略支撐,攜手周邊國家共創美好未來。”這一系列權威表述系統規劃了周邊外交的頂層設計,基于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的核心目標,提出了共同愿景、理念方針、基本遵循、主要平臺和戰略支撐。
在頂層設計的戰略指引下,周邊外交需要進一步精耕細作。中國周邊鄰國多樣、利益交織復雜、大國博弈顯著,對此,我國不僅需要切實統籌周邊地區的安全與發展,還需要精準施策,平衡多元訴求,深入貫徹落實“一域一策”以及“一國一策”實現周邊外交的精耕細作。
“一域一策”指的是周邊外交的各問題領域循序漸進,統籌協調推進各領域合作。在周邊政治、經濟、安全等各領域合作要加強協調,避免在某些問題領域出現木桶效應,甚至造成負面影響外溢,惡化周邊合作大局。“一國一策”是指周邊外交要針對不同國家的特性、合作基礎、戰略訴求等差異,制定更加具體細致的政策,更好地將周邊外交效果做到實處。面對周邊國家政治生態多元、安全訴求交織、發展水平懸殊等結構性矛盾,新時代中國周邊外交需要更加精細制作。
邁向周邊命運共同體的愿景
此次周邊工作會議再次強調了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這需要不斷深化中國與周邊地區在政治、經濟、安全和社會交往等方面的合作,促進周邊地區成為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一是持續深化周邊睦鄰友好關系。中國需要不斷與周邊國家保持高層交流,不斷厚植共同利益,不斷推動戰略互信持續深化,將睦鄰友好關系不斷夯實。
二是促進周邊經濟合作走實走深。在當前全球經濟低迷不振、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的背景下,加強周邊各國之間的經濟合作符合彼此共同利益,中國與周邊國家需要貿易制度、產業鏈供應鏈合作等多個方面加強合作共贏,促進周邊利益共同體更加堅實。
三是基于亞洲安全模式,營造和平穩定的周邊地區。多年來,中國與周邊國家雖不乏矛盾和分歧,但總體保持和平穩定,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安危與共、求同存異、對話協商”的亞洲安全模式的成功運用。
四是編織民心相通的文明網絡,通過二軌外交等非官方渠道著力構建更高效的人文交流體系,降低區域內部人員來往壁壘,促進周邊人員的密切往來,為周邊命運共同體筑牢感情根基。
總之,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不可一蹴而就,需要中國與周邊各國在各領域加強合作,循序漸進、久久為功。
?
? (外交學院國際安全研究中心科研助理董笑宇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