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高校思政課建設、基層治理、新型消費、農業現代化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許濤:高校思政課建設要加強對黨的創新理論的學理化闡釋】
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上海財經大學黨委書記許濤強調,高校思政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其建設成效直接關系青年學生理想信念確立、價值觀念塑造以及國家意識形態安全。以深化理論武裝為引領,準確把握高校思政課建設的政治方向,是推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要加強對黨的創新理論的學理化闡釋。一方面,針對黨的創新理論構建系統化的理論教學體系,從基本原理講到最新發展,從理論淵源講到實踐應用,形成邏輯嚴密、層次分明的知識體系,并通過專題講座、學術研討等形式,幫助學生從更深層次理解黨的創新理論的本質特征和核心要義,避免表面化、片面化的理解。另一方面,在講清黨的創新理論的道理、學理和哲理的基礎上,強化理論教學的思辨性,鼓勵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的同時,開展批判性思維訓練,使他們學會從不同角度審視問題,辨析各種社會思潮,提升在復雜環境中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的能力。
摘編自《光明日報》
【龔維斌:創造既充滿活力又擁有良好秩序的社會環境】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龔維斌指出,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加強基層治理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創造既充滿活力又擁有良好秩序的社會環境,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就是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在高效服務中實現有效治理。解決民生難題、提高服務水平,首先要掌握真實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這就需要在深入實際、深入群眾的躬身實踐中,增進群眾感情、把準群眾脈搏、精準服務群眾,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注、反映強烈、反復出現的問題,把就業、醫療、社保、住房、養老、食品安全、生態環境、社會治安等問題一個一個解決好;增強城鄉社區服務能力,發揮好在困難救助、矛盾調處、權益維護、心理輔導、行為矯治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規,搞好老舊小區改造,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同時,要加快推進民生領域體制機制創新,促進公共資源向基層延伸、向農村延伸,向困難群眾傾斜。
摘編自《人民日報》
【董超:豐富新型消費產品供給】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董超表示,近年來,我國消費新場景、新業態、新產品持續涌現。數字消費較快發展,品牌店播、知識型直播、內容型直播等直播新模式不斷涌現,在線服務平臺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2024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5.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2%,在線旅游增長48.6%,在線餐飲增長17.4%。在人工智能技術推動下,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手機、智能護理機器人等新型智能產品受到消費者喜愛。綠色消費產品和服務更加深入人心,新能源汽車、綠色家電、綠色家裝等走進百姓日常生活。首發經濟驅動消費創新升級,一系列首店、首展、首秀、首演等提升消費體驗。對標消費者日益提升的新需求,我國新型消費供給水平仍有待加強。下一步,要豐富新型消費產品供給,完善標準認證體系,優化管理,推動我國新型消費發展邁上新臺階。要支持企業加強科技投入,利用智能技術和設備,進一步推動自動駕駛、智能穿戴、超高清視頻、腦機接口、機器人等新技術新產品開發,拓展新型消費產品應用場景,滿足消費需求。鼓勵企業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現代技術,優化產品研發設計,提升新型消費產品研發和生產能力。鼓勵企業用好相關數據,收集消費者對新型消費產品特性及優缺點的反饋,挖掘消費者關注的熱點,改進消費品性能,不斷提升新型消費品競爭力。支持有條件的城市打造未來消費體驗區,開放公共空間測試低空配送、元宇宙商店等新消費業態。
摘編自《經濟日報》
【胡向東:聚焦關鍵領域,精準施策,不斷夯實農業發展的根基】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胡向東認為,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進程中,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現代化猶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缺一不可。農業強國的內涵遠不止于產業的繁榮,更在于鄉村全面振興與和諧發展。同時,仍需要聚焦關鍵領域,精準施策,不斷夯實農業發展的根基,為農村注入新的活力與魅力。這不僅是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選擇,更是實現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關鍵實踐路徑。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穩定供給是農業強國建設的頭等大事。我國將繼續加強耕地保護,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下降。同時,加大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力度,提高農業防災減災能力,確保糧食生產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此外,我國還將推動農業向“大食物觀”“大農業觀”轉變,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推動“農林牧漁”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樣化的物質需求。科技創新是農業強國建設的核心利器。以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引領,以產業急需為導向,緊盯世界農業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國農業科技水平,加快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我國將加大農業科技研發投入,推動種業自主創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提高我國種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加快農機裝備升級,推動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升級,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此外,我國還將促進數字技術與現代農業的深度融合,發展智慧農業,推動農業數字化轉型,為農業強國建設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
摘編自《學習時報》
(光明網記者陳銳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