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陳曉偉(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教授)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的要求,并將之作為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的組成部分。綜觀當下文旅業態,數智視聽文化正以其深層結構關系和運行機制影響著受眾獲取信息的方式,以及參與社會的行為模式,在推動文旅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信息生產的注意力引導機制
數智視聽文化正以強勢之態擠壓著以旅游機構、旅游書籍等為代表的傳統文旅信息生產運作場域,其主導態勢的形成至少涉及兩層構境。第一,當下人們觀看方式的最大特征就是視聽化的轉向。原來那種以敘事為主、形象為輔的意義系統構建方式開始轉向由動態有聲圖像構成的直觀體驗信息模式。因此,“視頻+”開始融入醫療健康、金融經濟、文化旅游等多個場景。這構成了視聽文化文旅信息生產彰顯吸引力的整體語境。第二,數智視聽產品自身的注意力引導機制。數智時代的主要矛盾就是個人有限的信息負荷能力與信息的指數級增長之間的不平衡,這種供需失衡必然導致人們的注意力被各種各樣的信息分散和撕扯。因此,搶奪注意力就成了各媒介、各數字資本競相致力的首要任務。視聽文化產品的文旅信息生產以其獨有優勢建構著這種注意力引導機制。
感官沖擊。數智視聽產品的文旅信息往往呈現在視覺上,會通過豐富的色彩對比和飽和度,展示大自然的壯麗或城市的繁華,將高山流水、日出日落、歷史建筑、現代地標等展示得詩意而美好;也常會使用航拍、升格鏡頭等拍攝手法,呈現陌生而震撼的視覺效果。在聽覺上,運用或舒緩、或激昂的音樂增強情感表達和氛圍營造,或加入海浪聲、鳥鳴聲、城市喧囂聲等,讓聽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心理感受上,通過展示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不為人知的景點或獨特的旅行體驗,滿足觀眾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信息沉浸。所謂信息沉浸,是觀眾在接受視聽信息時,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影像所營造的環境中,感受身臨其境的效果。這種沉浸體現在三個方面:細節沉浸,無論是文旅紀錄片、文旅短視頻等都可以通過高清畫質和細膩鏡頭,讓觀眾感受到真實的環境;視角沉浸,通過Vlog等形式使用第一人稱視角或貼近人的視角,讓觀眾增加場景代入感;行為沉浸,通過視頻中的旅行者的提問、邀請評論等,讓觀眾感覺自己是視頻的一部分。
情感認同。文旅視聽文化產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增強受眾的情感認同。在影像上,通過構建文旅符號和象征意義建立、維系、強化情感認同。如提供知識型熱點旅游資訊、獨特的旅行體驗或罕見的景點景觀,輔以故事化的講述,使觀眾產生情感認同。在創意上,通過構建儀式對主體進行“詢喚”,激活情感認同。這些信息,形式大于內容,但它卻可以將這些抽象化、儀式化的語言依附在具體的旅游景觀上,通過空間安排和視覺奇觀來達到激活情感和強化認同的目的。
感官沖擊、信息沉浸和情感認同,構成了從外向內聚焦的序列邏輯,也在相互塑造、相互配合、相互強化中不斷攫取著受眾的注意力。
文旅表意實踐的服務機制
表意實踐屬于視聽文化意義生產的范疇,不同時代呈現動態變化性。傳統的文旅題材影視劇、紀錄片或綜藝更傾向于展示或記錄,而網絡短視頻或直播則在表意內容上呈現明顯的服務功能。即圍繞“去哪里旅游”“旅游什么”“怎么旅游”三個問題給受眾提供直接的信息和參考。這成為數智視聽文化賦能文旅業的又一顯著機制。
第一,高可達性。可達性是一個地理學概念,其核心是指衡量從一個地方到達另一個地方所需付出的努力和成本,以獲取更多資源和服務的能力。我們借用此概念來描述文旅視聽文化產品服務用戶的難易程度。借助日益完善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和發達的數字技術體系,數智視聽產品正在推進對現實世界的數字化同構,受眾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智能終端各種網絡平臺、APP、搜索引擎等獲得視聽文化產品中的文旅信息。視聽文化產品文旅信息的直觀可得,增強了受眾的使用黏性,使它在與其他信息媒介的市場博弈中脫穎而出。
第二,高性價比。隨著消費3.0時代的到來,人們的文旅消費更為理性,更加注重質量和體驗。數智視聽文化文旅信息的高性價比體現在數智視聽文化產品文旅信息的豐富性。如無限的視頻流中不僅有關于景點歷史、文化、民俗等信息,而且也有諸如旅行攻略、住宿推薦、美食介紹等信息,可以為受眾提供實際幫助。在“花最少的錢做最好的體驗”方面,也為受眾提供了可行性服務。
第三,決策時間短。數智視聽文化產品的文旅信息大大縮短受眾的決策時間。這是因為數智視聽文化產品在內容特質、傳播渠道和分發方式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可以將視聽信息的無意識動機與受眾心理需求相結合,內化成受眾自主性出游動機,或通過引起的外部動機進一步強化內部動機,促使受眾快速作出旅游決策。數智視聽產品的文旅內容具有直觀性、沉浸性和趣味性特征,它可以通過不同旅游目的地自然景觀或人文景觀的橫向對比,促使受眾依托視覺經驗就可以作出旅游決策或產生決策感知。數智視聽文化產品依托智能手機終端或網絡平臺,使受眾能夠隨時隨地接觸到最新、最全的文旅信息。網絡平臺利用大數據精準定位,向受眾推送個性化視聽文旅信息,省略了選擇環節,縮短了受眾的旅游決策時間。
傳播的閉環聯動機制
數智視聽文化作為數智時代的主導文化形態,在文旅信息傳播過程中,改變了傳統的“傳者—受者”的線性傳播范式,發展為“生產—體驗—行動—再生產”的閉環聯動結構。這些環節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實現了文旅行業發展的增值。
生產作為第一環節,其傳播主體可以分為組織傳播者、媒體傳播者和個人傳播者。組織傳播者傾向于宣傳呈現,媒體傳播者傾向于大眾闡釋,個人傳播者則傾向于個性解讀。這些信息通過不同渠道向外傳播時,就進入了第二環節——受眾體驗。不同傳播主體所生產的視聽文化產品給受眾的體驗感是不一樣的。文旅類網絡影視劇、文旅類紀錄片、文旅類短視頻或直播,這些視聽文化形態在交互中塑造了受眾的沉浸式體驗,激發受眾的旅游動機,并促其作出旅游決策。第三環節是行動實現。數智時代的旅游早已改變了旅游目的地的陌生感,視聽文化產品通過各種渠道已經全方位勾勒了旅游景觀,旅游的過程更多是在不再陌生的景觀上,對視覺經驗的驗證或細節的再體驗。第四環節是旅游消費者融入自己的旅游體驗,通過再創作生成新的視聽文化產品,為其他受眾提供信息參考,完成文旅信息傳播的閉環。
受眾在旅游消費中的視聽再生產,模糊了生產與消費之間的界限,這一閉環聯動機制為文旅產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信息。探索數智視聽文化文旅傳播的深層規律,合理建構數智視聽文化文旅傳播生態,對文旅深度融合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意義深遠。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23BC040)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