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張牧云(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為辦好思政課提供了根本遵循。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2025年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強調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并指出要“充分發揮紅色資源育人功能”。目前大中小學思政課主要授課對象已經是“Z世代”“α世代”學生,活用巧用妙用紅色資源,有利于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
?善用紅色資源,向“Z世代”“α世代”講深講透大思政課
“Z世代”是指1995年至2009年之間出生的青年一代,而“α世代”或“阿爾法世代”指的是201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人。“Z世代”與“α世代”是數字時代的原住民,表現出不同其他代際的特征。作為新時代的參與者與見證者,“Z世代”與“α世代”個性鮮明、思想活躍,已經是大中小學思政課授課的主要對象。如果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就教材講教材”“就講稿讀講稿”,將很難打動“Z世代”與“α世代”學生。
紅色資源真實記錄了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黨的歷史經驗和實踐創造,蘊藏著獨特的紅色基因。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考察調研時多次到訪革命紀念地,瞻仰革命歷史紀念場所,反復強調要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充分挖掘紅色資源的史料價值、文化價值和精神價值,可以使“Z世代”“α世代”的青年學生在思政課學習中直觀體悟到“紅色政權是怎么來的、新中國是怎么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來的”,推動思政課教學“入腦入心”。
紅色資源包括重要歷史事件和活動的檔案資料;重要歷史事件和活動的舊址、遺址或者場所,以及英雄烈士紀念設施和其他紀念設施;反映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英勇奮斗歷程、偉大革命精神、輝煌建設成就的實物;重要口述歷史、回憶記錄、手稿等。清華大學依托校園紅色風物,組織學生開展“校內紅色景觀定向越野”,通過“紅色專線”助力學生思政教育。清華英烈紀念碑、三院遺址、聞一多先生塑像等紅色風物成為大思政課的生動教材。基于紅色資源的沉浸式教學有效提升了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成效。
??大中小學校與紅色紀念館“結對子”,把思政教育“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有效融合起來
近年來,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初顯成效,但仍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例如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各自為營、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意識不明確、各學段教師交流平臺缺乏等。如果大學思政課教師不了解其他學段的教學內容、大中小學思政課程體系的銜接不夠緊密,學生會認為大學思政課就是把以前的知識再學一遍,產生倦怠心理,思政課教學效果將大打折扣。
大中小學校與紅色紀念館“結對子”,是搭建大中小學思政課螺旋上升階梯的有效手段之一。紅色資源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教學研究價值。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可以與紅色紀念館組建具有綜合性、研究性的校館特色研究團隊,共同研究紅色資源賦能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的有效模式。
不同學段學生走進紅色資源寶庫,打卡獨特的大思政課,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將紅色資源與思政課主干教學內容有機融合,通過“小切口”解釋“大道理”,根據學情“特別定制”思政課教學設計,就同一紅色資源開展不同深度的分析與闡釋。創建“紀念館+思政課”“博物館+思政課”“校史館+思政課”等館校思政育人共同體。在紅色場館開展集體大備課,打造大中小學思政課銜接建設一體化基地,不斷突破大中小思政課學段壁壘。
?紅色資源插上“數字化”翅膀,增強大中小學思政課針對性和吸引力
長久以來,檔案館、黨史陳列館、展覽館及紀念館為紅色資源的收集、整理與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當前,許多紀念館博物館正在經歷一場“科技革命”,將科技與歷史相結合,運用AR、VR、AI等數字技術手段,打造全沉浸式交互體驗空間。例如,中共一大紀念館發布全國首個LBE VR紅色文化沉浸式體驗展;山西省八路軍文化數字體驗館利用AI技術“投喂”了3000萬字史料;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通過VR全景漫游平臺全景摹寫井岡山革命故事。紅色資源是靜態的,但如果插上“數字化”“智慧化”的翅膀,將更加“動態、立體、豐滿”。例如,清華大學借助3D掃描技術和數字化虛擬場景設計《大先生》大禮堂沉浸式演出,觀影學生沉浸在360度環繞式視聽體驗里,反響熱烈。
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可以利用革命紀念館紅色資源數字化轉型的機遇,綜合多學科研究方法對紅色資源進行梳理,合作建設大中小思政課教學案例庫與教學素材庫,探索紅色數字檔案在大中小思政課教學中共享利用,實現大中小思政課資源的優化整合。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可以與正在數字化建設的紀念館合作,開展沉浸體驗式實踐教學,帶領學生參觀數字化升級改造的紀念館,讓思政課教學“活起來”。
學生在哪里,思政課堂就延伸到哪里。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應主動擁抱人工智能技術,跟進“Z世代”“α世代”學生特點,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激發思政課活力,不斷增強大中小學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專項“京津冀三地檔案館紅色資源在‘大思政課’建設中的應用研究”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