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王如忠(上海社會科學院鄉村振興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上海市政協常委)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完善鄉村人才培育和發展機制。具體而言,有以下幾個重要發力點:
一是建立和暢通城鄉人才對口支援、合作交流機制。
對口支援、結對幫扶是中國獨創的一項制度性安排。它通過發達地區和相對欠發達地區之間的長期對口幫助、支援和合作,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加強各民族之間的團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具體體現。
目前,不少地區有城鄉之間的干部雙向對口交流、掛職制度。這有助于提高農村干部的基本素質、促進農村青年人才成長,進而有力地推進鄉村振興。建議參照現有的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的成功經驗,讓各省區市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定期從城市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選拔一批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好、開拓創新意識好的中青年干部對口支援相應的農村地區。
二是加強對鄉村基層干部的培養和培訓。
工作在鄉村一線的農村基層干部,是推進鄉村振興最直接、最主要的人才力量。建議充分發揮各地高校、黨校、科研機構的特長和優勢,集中優質專業教師和業內專家資源,在全國范圍內分期分批開展對鄉村基層干部的重點培訓工作。
針對一些鄉村干部學歷偏低、年齡偏大的現象,有必要在一些高校、科研機構特別是涉農高校建立相應的專門通道和機制,為他們的學習深造提供適當的便利。同時,提升涉農職業教育水平,鼓勵職業學校與農業企業等組建產教聯合體。
三是做實各項促進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政策。
在農村,青年人才總體數量偏少,大學畢業生返鄉就業創業比例偏低。過去幾年來,有關方面陸續出臺了不少鼓勵和支持大學畢業生赴鄉村地區就業創業的政策,如“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特崗”計劃、“國培計劃”、“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等。但從總體上看,沒有完全達到預期效果。一個原因可能是各項政策之間相對獨立和分散,沒有形成合力,且各地在對政策的理解和落實程度上也存在不小差異。
建議在國家層面整合現有各項計劃,出臺一攬子鼓勵和促進大學畢業生返鄉就業創業的政策,使其更加具有權威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在此基礎上,各地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實施細則。
同時,對在校大學生進行相關政策的宣講、解讀,并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專業知識、技能和方法的培訓,大力宣傳和表彰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中的先進典型和模范,最大限度發揮帶頭示范和引領作用。
四是探索和完善“鄉村CEO”制度,以市場化手段來滿足鄉村振興的人才需求。
被稱為“鄉村CEO”的農業經理人,是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一些農村地區通過市場化手段引進的熟悉農村、懂管理、會經營的新型專業人才。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農業經理人就業景氣現狀分析報告》顯示,農業經理人從業人員超過286萬人,但全國“鄉村CEO”仍有150萬的需求缺口。
“鄉村CEO”制度打破了鄉村振興所需人才的區域、職稱、專業、資歷等限制,可以盡快且有效地突破農村地區面臨的人才緊缺瓶頸,是以市場機制促進鄉村人才振興的創新和探索,特別適合一些本地人才總量匱乏或者人才結構性矛盾突出的地區。
從實際情況看,“鄉村CEO”制度在一些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和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試點取得了一些積極成效。建議各地政府根據實際評估情況,進一步完善“鄉村CEO”制度。比如,每年從涉農財政資金中拿出一部分來對“鄉村CEO”進行培訓,幫助其更好地熟悉和了解農村,提升素質和能力,并逐步健全和完善對“鄉村CEO”的激勵約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