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劉興凱(天津理工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副院長、教授,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理工大學基地研究員)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我國一項長期性、戰略性重大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議》進一步強調要“健全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務體系,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當前,以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數字化浪潮蓬勃興起,與我國的老齡化進程交匯融合,這種疊加發展態勢既為積極應對老齡化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對老年群體數字適應能力提出新的挑戰。提升老年人數字素養與技能,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共享數字紅利,不僅是增進老年人福祉的迫切需要,也是助推人口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一、數字時代老年人口:機遇與挑戰并存
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為老年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ヂ摼W、智能手機、移動支付等應用日益普及,深刻改變著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在生活照料、醫療健康、社會參與、社交娛樂等諸多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依托便捷的數字服務,老年人可以輕松獲取健康資訊、享受在線問診、便捷繳納水電費、體驗線上購物的樂趣,以及隨時隨地與親朋好友保持聯系。數字技術不僅可以幫助老年人提升生活品質、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拓展社交圈,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賦予老年人更多參與社會、展現自我、實現價值的機會,助力他們更好地融入信息時代,擁有更加充實、更有尊嚴、更具幸福感的晚年生活。
然而,在擁抱數字化便利的同時,老年人也面臨著不容忽視的挑戰。首先,“數字鴻溝”依然存在。部分老年人由于缺乏數字設備、缺乏相關技能或對新技術存在抵觸心理,難以充分享受數字化帶來的便捷。其次,網絡安全風險凸顯。虛假信息、網絡詐騙等問題時有發生,老年人由于辨別能力較弱,更容易成為受害者,財產安全和身心健康受到威脅。另外,數字產品和服務的適老化水平有待提升。一些應用界面復雜、操作繁瑣,甚至暗藏誘導性廣告和消費陷阱,給老年人的使用帶來困擾。數字環境的難以適應性,導致部分老年人出現“數字失能”現象,在獲取信息、享受服務、參與社會等方面成為“數字弱勢群體”,面臨被邊緣化的風險。
二、凝聚多方合力,激發老年人數字潛能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彌合“數字鴻溝”,提升老年人數字能力,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更需要政府、社會、家庭等多方主體的協同,凝聚多方合力作用,有效激發老年人數字潛能,助力其跨越“數字鴻溝”,實現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助力人口高質量發展。
政府主導,強化頂層設計與政策保障。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并完善相關政策,出臺針對老年人數字能力提升的專項行動計劃,構建系統性、全方位的支持體系,進而為老年人數字能力提升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具體來說,一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用于支持老年人友好型數字產品和服務的研發,資助老年人數字技能培訓項目,建設和完善老年人數字服務平臺。二要完善老年人數字權益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嚴厲打擊針對老年人的網絡詐騙、電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營造安全、誠信、有序的數字環境,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三要持續推進政府服務、公共服務及商業服務的適老化改造,簡化操作流程,提供多元化、個性化的服務渠道,如語音服務、人工服務等,切實降低老年人使用數字服務的門檻。另外,還要健全并嚴格落實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政策,強化監管,依法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等違法行為,確保老年人在使用數字服務過程中的信息安全和個人隱私不受侵犯,增強老年人數字安全感。
社會協同,構建多元化服務支撐體系。社會組織、企業、志愿者等社會力量應積極參與,共同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的服務支撐體系,賦能老年人樂享數字生活。第一,提供多樣化、差異化的精準培訓服務。引導社會組織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平臺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涵蓋智能設備使用、網絡安全知識、常用App操作等內容,提供分層分類的培訓課程,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學習需求。第二,優化適老化產品供給和服務支撐。鼓勵企業結合老年人的特定需求,提供老年人友好型數字產品和服務,充分考慮老年人關注的界面友好性、操作便捷性、功能實用性,如大字體、大音量、語音助手、一鍵呼叫等,降低老年人使用數字服務的難度。在社區、養老機構等場所設立老年人數字服務站點,發動志愿者、社會工作者提供面對面的技術指導和幫助,解決老年人在使用數字設備和服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第三,提供心理支持與激勵引導,增強學習積極性。建立心理支持機制,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詢和輔導,幫助他們克服對新技術的恐懼感和抵觸情緒;設立參與激勵機制,對積極參與培訓和學習活動的老年人給予獎勵,如頒發學習證書、提供學習補貼、贈送小禮品等,激發老年人的學習熱情和參與積極性。
家庭助力,營造積極和諧的學習氛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注重家庭建設,家庭是老年人學習數字技能的重要港灣,子女、孫輩等家庭成員應充分發揮“傳幫帶”的反哺作用,為老年人融入數字時代提供支持和幫助。在家庭生活中,子女、孫輩等家庭成員應耐心細致地指導老年人學習使用數字技術,避免急躁情緒和不耐煩的言語,營造輕松、愉悅、包容的學習氛圍。積極回應老年人在使用數字技術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供及時、有效的技術支持,幫助他們順利跨越技術障礙。同時,要不斷增強老年人數字自信,鼓勵老年人積極參與數字生活,如在線學習、網上購物、視頻聊天、電子支付等,提升老年人在數字生活中的融入度、參與度和獲得感。另外,還要經常提醒老年人注意網絡安全,提高防范意識,防范網絡詐騙、電信詐騙等風險,保護其財產安全和身心健康。
構建數字包容社會,讓老年人平等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是實現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必須堅持創新驅動,不斷探索新路徑、新方法,強化跨部門協同,整合全社會資源,形成強大合力,最終消弭“數字鴻溝”,助力老年人積極健康融入數字化社會,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銀發力量”。同時,更要著眼長遠,將數字素養教育貫穿始終,在年輕一代中厚植數字適應能力,從源頭上化解未來可能出現的數字代際差異,為建設數字中國奠定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
?。ū疚臑樘旖蚴姓軐W社會科學規劃項目TJSR23-007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