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楊宜勇(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二級研究員、國家發改委市場與價格研究所原所長);黃燕芬(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推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更好發揮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自然資源稟賦、經濟基礎、社會條件差異顯著,導致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長期存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要著力構建完善區域協調發展機制,推動各地區在發揮比較優勢的基礎上實現更高水平的協同發展;堅持因地制宜、揚長避短,明確區域主體功能定位,加強區域優勢互補,逐步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正確把握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關系
首先,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總要求,其根本目的是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通過改革,我們可以破除制約區域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優化資源配置,激發市場活力,提升區域內的產業結構和創新能力,從而推動區域經濟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發展。同時,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對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反饋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實踐經驗,為改革的深入推進提供了有力支撐;另一方面,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也驗證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進一步增強了人們繼續推進改革的信心和決心。因此,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始終把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重要目標之一,以改革促發展,以發展檢驗改革成果,不斷推動我國經濟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
其次,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改革可以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優化市場環境,提高政府服務效率,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改革可以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加強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提升區域經濟的整體競爭力,進而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發展。同時,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又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物質基礎和動力源泉,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與全面深化改革是相互促進的關系。通過深化改革,可以推動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而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又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撐。正確把握這種關系,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推進改革開放事業,實現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在把握兩者關系時,應注意以下幾點:一要堅持因地制宜。因為不同的地區在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發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需要根據各地區的具體情況來制定相應的改革策略和發展路徑,必須符合國家主體功能區的規劃。二要堅持問題導向。深入分析當前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面臨的主要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確保改革措施精準發力。三要加強頂層設計。從全局出發,制定科學合理的改革方案和政策措施,確保各項改革協同配合,形成合力。四要注重實效評估。對改革措施進行實時跟蹤和評估,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調整和完善,確保改革取得實效。
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揚長避短
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具體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區域經濟中,創新被視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表現為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顯著提升,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技術產業蓬勃發展。二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區域內產業結構向高級化、合理化方向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增加,傳統產業通過技術改造實現轉型升級。三是綠色增長成為普遍形態。經濟增長方式方面注重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綠色、低碳、循環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特征,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四是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城鄉間、區域間的發展差距逐步縮小,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提高,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五是經濟開放水平提升。區域經濟更加開放,深度融入全球經濟體系,國際貿易和投資合作不斷加強,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六是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經濟增長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就業更加充分,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上述這些目標共同構成了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綜合評價體系,反映了區域經濟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等方面的全面發展水平。
各地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要順利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堅持因地制宜、揚長避短,這是一個非常關鍵且正確的戰略思路。具體來說,這意味著在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各地區應該充分認識和把握自身的優勢和劣勢,通過發揮優勢、彌補短板,實現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一方面,注意充分發揮區域優勢。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自然資源,如礦產、農業資源、旅游資源等。在經濟發展中,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形成特色經濟。一些地區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條和產業集群,這些產業基礎是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要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這些產業,推動其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人才和技術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各地區要積極引進和培養人才,加強科技創新,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另一方面,注意彌補區域短板。完善的基礎設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一些地區在基礎設施方面存在短板,如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等。要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提升基礎設施水平,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修復。一些地區存在生態環境問題,如污染嚴重、生態脆弱等。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綠色發展,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良好的制度環境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一些地區在制度環境方面存在不足,如政策不穩定、營商環境不佳等。要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總而言之,在發揮優勢和彌補短板的過程中,各地區要注重協調發展,形成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良性發展格局。同時,注重創新驅動,加強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推動產業升級和轉型升級。通過揚長避短,實現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地區的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還能夠為全國的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聚焦發展和培育新質生產力
聚焦發展和培育新質生產力,是當前和未來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它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新質生產力的特點在于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新質生產力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特征,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發展新質生產力,可以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有助于提升區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吸引更多的優質資源和高端人才;有助于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推動區域經濟向可持續發展方向邁進。
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聚焦發展和培育新質生產力。通過加強科技創新、優化產業結構、完善創新生態和強化人才支撐等措施的實施,推動區域經濟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同時,這也需要各地區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發展階段制定具體的發展策略和措施,因地制宜地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當前,各地發展和培育新質生產力的路徑主要有:一是加強科技創新力度。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要素。要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支持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二是優化產業結構。要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發展壯大。通過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三是完善創新生態體系。構建開放協同的創新生態體系,加強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促進創新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同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四是強化人才支撐強度。人才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第一資源。要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工作,打造高素質的創新人才隊伍。通過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和政策環境,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到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中來。
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系統觀念
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協作,形成良好的發展機制和氛圍。一要著力優化區域經濟發展布局。根據各地區的自然資源稟賦、經濟基礎和產業優勢,制定差異化的區域發展策略。明確各地區的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方向,避免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區域經濟格局。二要鼎力推動區域創新驅動發展。加強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提升各地區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通過引進和培養高端人才,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三要加強區域合作與協同發展。打破地區壁壘,加強區域間的經濟合作與交流。通過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和平臺,推動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和互利共贏,實現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四要促進區域綠色發展。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通過發展循環經濟、推廣清潔能源等方式,降低能耗和減少排放,提高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五要完善區域性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體系。加強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通過優化基礎設施網絡和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六要強化區域政策支持與引導。加大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制定針對性的政策措施。通過財政、稅收、金融等手段,引導社會資本投向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推動區域經濟均衡發展。七要高度重視區域性民生建設。在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要關注民生福祉的提升和社會穩定的大局。在推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確保經濟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