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顧炯(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哲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獨龍族,被譽為“中國最后一個原始部落”,在黨的領導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幫助下,獨龍族不僅實現了生活條件的逐步改善,還在保留和弘揚本民族文化的同時,積極融入現代社會。從獨龍族的變遷中,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團結一心、共同奮斗的力量。這種力量,讓我們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也讓我們在未來的道路上充滿信心和希望。如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更應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將“五個共同”的理念深植于心、踐之于行,共同書寫中華民族更加輝煌的未來篇章。
9月27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指出:“中華民族是有著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偉大民族,各民族共同開拓了祖國的遼闊疆域,共同締造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共同書寫了輝煌的中國歷史,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共同培育了偉大的民族精神。”“五個共同”的提法,如同一根紅線,貫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歷史發展,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邏輯,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文化融合·智慧結晶
我國各民族在共同開拓疆域、締造國家的過程中,不僅形成了地理上的統一,更在文化上實現了高度的認同與融合。
儒家的仁愛思想、道家的自然觀,以及唐詩宋詞的韻味、元曲明清小說的風采,都是各民族智慧與情感的結晶,它們共同構成了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與獨特魅力,超越了地域和民族的界限,成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新疆為例,這個多民族聚居的邊疆地區,自古以來就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也是各民族文化交流與融合的典范。在這里,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多個民族共同生活,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維吾爾族的十二木卡姆、哈薩克族的庫布茲等文化遺產,不僅展現了各自民族的獨特風貌,也深深融入了中華文化的大家庭之中,成為連接各民族情感的橋梁與紐帶。這些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不僅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多樣性,也進一步強化了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與歸屬感。
2024年6月6日,在新疆阿勒泰地區哈巴河縣,游客在騎馬游玩。新華社記者 阿曼 攝
仁愛之心·攜手共進
愛,是民族團結的紐帶,是各民族之間情感交流的橋梁。當我們深入觀察各民族之間的相處之道,不難發現,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的行為準則,正是仁愛之心的生動寫照。
云南的獨龍族,就是一個生動的例證。這個被譽為“中國最后一個原始部落”的民族,世代生活在崇山峻嶺之中。然而,在黨的領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幫助下,獨龍族人民不僅逐步改善了生活條件,更是在保留和弘揚本民族文化的同時,積極融入現代社會,展現了民族團結與進步的和諧畫卷。
在教育領域,獨龍族地區新建和改擴建了多所學校,配備了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引入了優質的教育資源。許多獨龍族孩子因此獲得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有的還走出大山,進入高等學府深造。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新修建的公路和橋梁讓獨龍族人民告別了長期以來的行路難問題,便捷的通信網絡讓他們能夠及時了解外界信息,穩定的電力供應保障了他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需求。在文化傳承與保護上,政府和社會各界積極支持獨龍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通過舉辦文化節、展覽、演出等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和欣賞獨龍族文化的獨特魅力,獨龍族的傳統習俗、歌舞、手工藝等得到了有效地保護和傳承。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獨龍江鄉迪政當村,文面女蓮字仙(左一)與村民在編制獨龍毯。中新社記者 李嘉嫻 攝
獨龍族的蛻變,以愛為橋梁,溝通思想,互通感情,是我國各民族共同奮斗、共同繁榮的縮影,也是對我國各民族共同書寫了輝煌中國歷史的生動詮釋。
平等尊重·共生共榮
平等尊重,這一深植于中華民族血脈中的理念,不僅是民族團結的堅固保障,更是中華民族多元文化共生共榮、和諧共存的基石。
從唐詩宋詞的韻味無窮,到元曲明清小說的風采各異,再到各民族的音樂、舞蹈、繪畫等藝術形式,中華文化的每一個篇章都蘊含著各民族的獨特風貌與深厚底蘊。各民族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時,也積極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精華,相互借鑒、相互融合。這種文化的多樣性與包容性,生動展現了平等尊重原則在文化領域的深遠影響。
在西藏這片神秘而廣袤的土地上,藏族人民世代生活,他們不僅創造了獨特的藏族文化,還在與全國其他地區的交流中不斷吸收新的文化元素,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
唐卡畫師桑杰卡在同仁市郭麻日村的家中繪制唐卡。新華社記者張宏祥 攝
藏戲的獨特韻味、唐卡的精美絕倫以及藏藥的神奇療效,都是藏族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獨特貢獻。國家政策的支持,使得西藏在保持文化獨特性的同時,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這種發展和保護并重的做法,既是對藏族人民平等尊重的體現,也是對各民族共同創造燦爛中華文化這一歷史事實的深刻認識和高度尊重。它彰顯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溫暖和力量,也證明了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各民族能夠共同創造更加輝煌的文化和更加偉大的民族精神。
“五個共同”之理念,既精煉地概括了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又深情地寄望了民族團結事業光輝燦爛的未來愿景。如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將“五個共同”的理念深植于心、踐之于行,推動民族團結事業不斷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