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張衛東(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分中心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時代在不斷前進、事業在不斷發展,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一刻也不能停止。”思想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最高峰,就一刻不能停止理論思維;一個政黨想要引領時代發展,就一刻不能沒有理論創新。中國共產黨走過百余年偉大征程,一刻也沒有停止理論思維和理論創新。理論創新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是我們黨百余年革命、建設和改革偉大歷程的寶貴歷史經驗,更是建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必然要求。
理論創新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中華文明五千年歷程,在人類文明的廣袤星空中閃耀著耀眼光芒。回顧中華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燦爛文明史,理論創新始終深深沉潛在我們民族的基因中,緩緩流淌在我們民族的血液里。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歷代先賢篳路藍縷、艱辛探索,致力于理論創新——制禮作樂、諸子百家、漢代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清代實學、中體西用……,理論創新的精神氣質和價值取向一以貫之,推動中華民族不斷發展進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仁者愛人”“民貴君輕”的政治思想、“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報國情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獻身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理念、“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命境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規范、“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成為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顯著標識,也是中華民族理論創新成果對世界文明作出的卓越貢獻。
中華文明長期領先于世界的偉大成就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李約瑟指出:“從公元1世紀到15世紀,沒有經歷過‘黑暗時代’的中國人總體上遙遙領先于歐洲。直到文藝復興晚期發生科學革命,歐洲才迅速領先。但是在那之前,不僅在技術進程方面,而且在社會的結構與變遷方面,西方都受到了源自中國和東亞的發現和發明的影響。”法國學者維吉爾·畢諾指出,“(中國)主要在兩個時代(對歐洲)產生了巨大影響:其一是在1685年后,當人們開始對傳統的宗教、政治和經濟思想進行仔細反思時;其二是在1760年后,正當哲學和經濟學家們試圖開創一種作為政治和倫理道德基礎的社會科學時代”。換句話說,中國文化在近代歐洲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曾發揮過重要作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世界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理論創新塑造了中華民族既堅守根本又不斷與時俱進,既盛德日新又兼容并蓄的民族性格,使中華民族在構建宇宙、世界、國家、民族、思想和文化體系的過程中,形成了強大的文化認同,激發了中華民族強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成為維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
理論創新是我們黨百余年革命、建設和改革偉大奮斗歷程的寶貴歷史經驗。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遭受了“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劫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成為中國人民必然面對和必須完成的兩大歷史任務。在近代中華民族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時期,中華大地上曾出現過許多政治勢力,各種主義和思潮都進行過嘗試,但都不能解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前,具有百折不撓、堅韌不拔毅力的中華民族雖然進行了殊死抗爭,無數仁人志士血灑中華大地,但由于沒有科學的理論指導和堅強領導核心,中國人民始終找不到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正確道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產生了中國共產黨,中華民族的命運和革命從此發生了改天換地的變化。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革命政黨,我們黨從創立的第一刻起,就把堅持科學、追求真理、理論創新作為自己矢志不渝的永恒追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論的生命力在于不斷創新,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神圣職責”。從根本上講,我們黨的理論創新,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創造性地運用于中國實際,并隨著實踐的推進不斷發展。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在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次理論飛躍。
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提出了正確進行中國革命的理論,創立了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以鄧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緊緊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科學地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進一步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黨的百余年理論創新,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科學理論指導,從根本上改變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中華民族實現了從落后于時代到跟上時代和引領時代的偉大歷史性跨越!
理論創新是建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必然要求。越是偉大的事業,越需要開拓創新。當代中國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最宏大的實踐創新,時代變化和社會發展的廣度與深度都遠超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想象,向我們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事業越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就越多,也越需要我們在實踐上大膽探索,在理論上不斷創新。
第一,在“兩個結合”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做好“兩個結合”,必須牢固堅守馬克思主義的“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看家本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與馬克思主義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一脈相承”,這個“脈”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與時俱進”,就是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就是“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進程就是一個不斷實現理論創新、理論創造的歷史過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我們黨進行理論創新的思想源泉和寶庫。我們黨用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力,使中華文明再次迸發出勃勃生機。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黨的創新理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之中,將更加有利于推進馬克思主義煥發出新的真理光芒。
第二,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我們黨在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等方面的一系列創新成就開辟了世界現代化進程的新道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用黨的最新理論創新成果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聚焦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面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歷史的進程有多么波瀾壯闊,理論的創造就有多么洶涌澎湃。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能夠永葆初心與使命,歷經滄桑依然能不斷鑄就輝煌,關鍵在于我們黨始終堅持理論創新,始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實踐發展永無止境,理論創新沒有終點。站在歷史的高點喜看今日路,我們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滿懷信心、壯志在胸、無限熱望、無比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