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韓?。▋让晒艓煼洞髮W副校長)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堅持系統思維的重要性,一直把系統思維作為發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指導方法。《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健全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機制”,“完善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
高位謀劃頂層設計。就業工作作為高校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工作,承擔著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就業觀、激勵大學生圍繞國家發展大局進行職業選擇、與國家發展同向同行的重要使命,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作。高校應堅持系統觀念,運用系統方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統籌謀劃就業育人與高質量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事關國家戰略需求和民生需求,是一項體現教育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的系統工程,其各個組成部分在系統發展中的地位是不平衡的,有的要素會對系統產生重大影響甚至決定性作用。因此,就業工作必須牢固樹立大就業觀,強化頂層設計,把各方面聯系起來分析、統籌和謀劃。學科專業作為人才培養的基礎平臺,具有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是構建高質量人才自主培養體系的核心支柱。高校要聚焦“培養人才和滿足社會需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堅持“有效超前”和“有效匹配”,主動布局新興學科專業、急需緊缺學科專業,提高學科專業設置對高質量發展的響應度、供需適配度。將學科專業建設質量、畢業生就業狀況作為資源配置、效益評價、學科專業優化設置的重要依據。將就業育人要素體系化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全面提升高校學生專業素養、創新思維和就業能力,構建高質量就業育人與就業服務體系。
構建就業育人大思政格局。就業育人不僅是實現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重要策略,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內在要求,深刻影響著大學生就業規模和質量。高校要將就業教育、就業引導全面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實現思政教育的價值引領作用與就業指導的實際導向有機結合。在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的同時,通過思政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積極正確的成才觀、職業觀和就業觀,使他們在就業選擇中充分考慮國家發展戰略和社會需求。要強化教師思政教育能力培養,提高教師對“大思政”理念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指導專業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深入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并與就業指導相關內容有機結合,形成就業育人工作合力。
構建科學的就業課程體系。就業課程體系建設作為就業工作發展創新的重要支撐,在高校就業工作中起到基礎性作用。課程作為最基本的育人單元,其體系建構可系統地將核心素養與課程內容、教學實踐相融合,為學生提供全面發展路徑。高校應將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教育有機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實現職業價值,讓自我成長與強國宏圖同頻共振。就業課程建設需針對學科專業特色,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及區位需求,以提高畢業生就業能力為核心開展課程教學、科研與實踐活動,統籌開展就業實習與教學實習、社會實踐。要持續提高就業課程育人實效,打造成體系的高質量精品就業課程群。
構建高水平就業指導師資團隊。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注重將師資優勢轉化為高質量就業指導成效。高校需建立一支以專職專任教師為主體、校內外兼職教師為輔助、所有教職工參與的適應新時代要求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就業指導教師隊伍。高校學生畢業后從事的工作多與所學專業有高相關性,由此,需鼓勵學科專業教師和行業專家組成“雙導師”融合開展教育教學,一體化設計第一、第二、第三課堂教學,推動教師將學術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融入課堂教學,夯實學生創新創業素養。高校可通過選樹“就業指導名師”、創建“就業指導名師工作室”等措施,為業務能力優秀、教學成果突出、工作實績優異的教師,提供創新創業與就業指導平臺,高水平推進創新創業與就業指導工作。
構建導向明確的就業獎勵體系。獎勵通過激發人的內在動機,激勵人朝著期望的目標采取行動。高校專職就業指導人員要廣泛收集行業、區域人才供求信息,引導畢業生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充分發揮賽事示范引領作用,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將賽事活動與課程內容、實踐訓練深度融合,結合實際策劃開展就業指導活動和創新大賽。鼓勵教師帶領學生參與創新創業賽事與實踐,選樹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典型、學生就業創業典型,對積極投身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創業畢業生進行獎勵。
構建溫情的重點幫扶體系。構建全方位就業幫扶體系,是高校畢業生就業關鍵舉措之一。溫情的重點幫扶,不僅應滿足求職就業政策宣講、技巧指導,更應根據學生實際提早關心、跟蹤指導。大一階段的入學教育、專業教育、就業形勢教育等內容,要注重喚醒學生職業意識;大二、大三階段,通過專業知識學習、職業能力培養以及實踐經驗積累等方式,幫助學生為未來職業生涯做好儲備;大四階段持續關注學生就業和職業發展動態,準確把握學生就業意愿,摸清底數,加大就業指導力度。通過校友交流會、走訪重點單位等形式,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服務。建立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工作臺賬,掌握就業狀況,做好崗位精準推送和就業能力提升。重視重點群體成長成才與就業創業,對于“慢就業”或不就業的學生要主動溝通,靠前指導。對于就業信息,就業指導人員不當“傳話筒”“二傳手”,而是要充分了解、分析梳理、有的放矢,及時給學生“出點子”“拿主意”。政府部門要完善就業幫扶體系機制與舉措,加強公共就業服務能力和水平建設,引導畢業生樹立家國情懷,鼓勵回鄉就業、返鄉創業,提高畢業生就業幫扶工作質效。
構建完善的就業制度體系。重視制度建設,是我們黨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重要認識和結論,構建完善的就業制度體系對于高質量推進就業工作至關重要。教育部提出推動各地和高校摒棄單一評價導向,促使高校就業工作邁向制度化、規范化。近年來,各地高校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將就業工作置于“一把手”工程的核心地位,畢業生就業工作評價更多側重就業率,但在學生就業質量、職業發展以及就業崗位與專業匹配度等維度體現不夠。因此,需在觀照就業量化數據基礎上,把畢業生畢業后一年乃至三到五年的長期職業發展狀況納入畢業生就業質量和就業服務考評范疇,構建更為多元、科學的畢業生就業制度體系。
總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作為高校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一環,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作,必須將系統理念、全局觀念、整體觀念融入就業工作體系之中。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握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未來大勢,審視高校就業工作各要素的工作原理和聯結方式,把握就業工作體系內部之間的關聯性,統籌處理好就業育人與高質量就業關系,促進高校就業工作體系內部之間融合性發展,推進就業工作各項任務落實落細,為中國式現代化源源不斷提供高質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