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劉妍宏
紅色文化是我們黨百余年奮斗過程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推動我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為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基石。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必須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吉林省擁有豐富而獨特的紅色資源,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自強、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源泉,我們要挖掘好以“三地三搖籃”為標識的吉林紅色歷史文化,把紅色歷史總結好、宣傳好,更好堅定文化自信、挺起文化脊梁,凝心聚力、奮力開創吉林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光榮歷史的見證,凝結著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歷史成就與精神成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黨的一大會址到黨的各個重要革命根據地,從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紀念地點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重要紀念場所等,每到一地,重溫那一段段崢嶸歲月,回顧黨一路走過的艱難歷程,靈魂都受到一次震撼,精神都受到一次洗禮”。吉林省的紅色資源極具地域特色,貫穿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重要歷史時期,從東北抗聯的英勇抗爭到解放戰爭的波瀾壯闊,再到新中國建設的接續奮斗,紅色基因深深融入了這片土地的血脈,這些紅色資源是黨團結帶領吉林人民跨越艱難險阻的鮮明注腳,是激勵我們不斷前行的力量源泉,更是這片土地上最為珍貴的精神寶庫。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再學習、再對標、再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吉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錨定守護紅色根脈的使命擔當,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豐富內涵,推動其創新發展,使紅色基因薪火相傳,讓紅色文化激揚出文化自信的強大力量。
加強紅色資源保護力度,鑄牢文化自信的精神燈塔。紅色資源是革命歷史的“實物檔案”,承載著民族精神和歷史的厚重足跡。做好紅色資源的保護和利用,責任重大、意義深遠。2024年吉林省出臺地方性法規《吉林省紅色資源保護傳承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構筑起守護歷史、賡續文脈的堅實堡壘。要嚴格依照《條例》要求,細化明確各類紅色資源的保護標準與責任主體,整合多部門力量,建立長效保護機制。組織專業團隊修繕、維護紅色遺址,使其歷史風貌得以完整保存。同時,積極探索數字化保護文化遺產的新方式,善用新媒體技術讓革命文物“活”起來,比如舉辦四平戰役主題沉浸式展覽,借助聲光電技術重現戰火場景,讓參觀者身臨其境感受那段崢嶸歲月。
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弘揚紅色文化根脈。紅色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核心元素,是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撐。為此,必須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的豐富內容和時代價值,大力傳承弘揚紅色文化。一方面,要聯合省內高校、科研機構以及黨史研究部門,組建跨學科研究團隊持續挖掘紅色文化精神內核。定期舉辦高層次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展開深入研討與解讀,為挖掘工作提供前沿思路。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可借此契機精心策劃東北抗聯精神學術研討會。另一方面,要積極創新傳播方式,如舉辦紅色文化主題網絡直播,邀請紅色講解員、知名專家在線講述東北抗聯將士孤懸東北一隅、出生入死的革命故事,志愿軍將士浴血奮戰、保家衛國的英勇事跡等,讓愛國主義主旋律更加深入人心,讓紅色文化成為代代相傳的精神財富和文化自信的源頭活水。
推動紅色資源與產業融合發展,讓紅色文化煥發時代光芒。紅色文化是精神財富,也是產業發展的重要資源。將紅色資源與現代文化、旅游產業相結合,能夠賦予紅色文化新的活力與生機。通過打造經典紅色旅游線路、開發紅色文創產品、舉辦紅色主題節慶活動等,來吸引游客和商家,不僅能傳播紅色文化,還能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實現文化與經濟的雙贏。例如,白城市依托遼吉歷史文化街區等資源,構建了覆蓋全市的紅色旅游鏈條,串聯起大安北蒸汽機車陳列館、天恩地局等多樣化紅色資源,全力打造全域化紅色旅游模式,既讓游客感受到革命精神的厚重,也帶動了白城市旅游經濟的發展,成為紅色文化賦能地方經濟的重要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