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祁志偉(北京化工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
近年來,以數字政府建設為中心的地方政務數字化實踐,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數字化運行模式,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數字政府建設已成為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當前,服務型政府建設對政府數字化轉型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迫切需要結合數字政府建設的特征與實踐難題,探索深化數字政府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建設成效
作為數字政府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對數據開放與共享以及數字技術應用等至關重要。黨和政府通過政策規劃設計、成立數字政府建設領導小組等形式推動建設具有地域特色的數字政府,強化新型基礎設施、政務外網和政務云的融合建設,涌現出“最多跑一次”“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協同”“接訴即辦”等創新實踐。截至目前,地方政務外網已實現省市縣鄉100%覆蓋,為數據跨層級、跨部門、跨行業共享和利用提供了基礎條件。各地區已同步接入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構建起“管運分離”的政務信息化管理體制,打造了“一件事一次辦”的政務服務套餐以及特色專欄。
政府公共數據具有公共物品的屬性,數據有序開放是地方數字政府建設能力和回應能力的重要體現。依照國際數據開放標準,數據開放要遵循一定的規則和程序。數據開放涉及數據編目、數據更新、數據分類、數據獲取以及開放需求等,完善數據開放機制能夠最大程度釋放數據效能,滿足其他主體數據共享的需求。一方面,地方政府積極推動數據開放,按照管運適度分離的原則進一步細化政府數據開放的主體職責,成立了相關的數據管理機構。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構建了數據開放的分級分類體系,向公眾征集數據開放的意見,設定無條件開放、有條件開放和不予開放的數據類型。部分省市的數字政府建設以數字民生作為出發點和著力點,出臺文件促進政務數據的共享和開放,提高政府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部分地方數字政府“一局一司一中心”的“品字形”架構基本建立,“1+N”省級云基礎架構基本形成,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模式日益豐富,建立眾多移動應用品牌,推動實施“跨省通辦”“全網通辦”“全網承辦”等政務服務。政務數據共享與應用制度基本建成,數字政府總體架構、平臺支撐體系與實施體系基本明確,電子監管和電子印章管理更加規范、有序。政務數據跨層級、跨部門、跨地區協同機制基本完善。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加快推進數據有序共享的意見》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的指導意見》為指引,政府各部門踐行“一網通辦”的能力顯著提升。數字政府高質量發展的技術體系、管理模式與制度規范初步形成。
建設特征
從當前我國地方政府數字化轉型實踐來看,全方位打造數字政府高質量發展模式是各級政府數字化轉型的中長期目標。
國家提出的標準化和一體化要求為地方數字政府建設提供了先決條件。在國家關于數字政府建設時間表和線路圖的頂層設計之下,各地方政府基于自身情況制定了相應的數字化轉型規劃,主動適應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堅持創新引領和問題導向,先后出臺了支持數字政府高質量發展的系列政策。政府的規劃與政策供給構成了數字政府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隨著地方數字政府建設的政策供給密度顯著加大,政策設計方向更趨明確,突出了標準化、應用性、規范化和機制化的特點,同時政策供給的地域性和系統性特征較為明顯。
同時,各地方數字政府政策創新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政府管理中的應用以及新政策在地域上的擴散為主要過程。在具體的政策創新實踐中,以實現地方政府數字化轉型為目標,由權威部門出臺數字政府政策規劃或指導意見,進而在市級以及更大范圍內開展試點示范,形成新舊政策的對比效應。“十四五”以來,地方政府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工具推動政策全面創新,積極推動線上線下場景深度融合,以提升政策效果能見度為行動邏輯,先后推出了省域范圍內的“互聯網+政務服務”“互聯網+監管”、大數據發展應用條例以及數據資源共享管理辦法等創新政策。除此之外,地方政府通過年度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和落實上級精神指示推動政策全面創新。
運用信息技術推動政府職能轉型和結構重塑,是當前許多國家的普遍做法。信息化推動現代化的形式主要以數字技術賦能、數字化場景創設、基礎設施智能化以及數字溝通等為主。一方面,地方各級政府在業務領域逐步引入數字化技術,打造新的服務平臺,在信息輸入端和輸出端均以數字化形式推進業務開展;另一方面,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數字政府建設理念,營造適應地方經濟發展能力和人民群眾需求的數字環境。
發展舉措
盡管技術賦能與算法治理帶來的自動化行政對提升政務服務效果顯著,但在無形之中也形成了“技術專制”的現實難題。目前,地方全面推行政務服務一體化的政策規劃和指導方案,在省、市等層面逐步將“互聯網+政務服務”作為數字政府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地方數字集約化平臺、開放數據和民生服務主題的應用結果顯示,“互聯網+”模式導致的自動化行政難題持續存在。該問題也是信息技術發展的自然結果,須聚焦線上線下協同發展,多維度探尋優化策略。在當前和未來政策設計中,要適度優化過于依賴技術的政策設計;同時,有必要在線下窗口服務中提供更多與線上同質的技術性指導和適老服務工具,擴大數字紅利的群體獲益范圍。
近年來,全國性的地方政務服務能力評估結果顯示,聚焦政務服務能力建設有利于實現各級地方政府數字化轉型漸進目標。提高政務服務能力,可從政務服務跨區域協同、技術體系、數字應用、管理規范、標準化以及“好差評”制度等方面作出政策設計與部署。提升政務服務能力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以整體性治理思維推動數字應用能力提升。首先,要從技術層面破除傳統難題。針對數據間歇性開放、審批程序復雜以及數據質量較低的現象,要在技術層面逐一解決,構建穩定、全時段的網絡服務系統;簡化政務服務事項審批程序,提高數據采集和共享質量。其次,要從組織層面提升全民數字素養和水平。領導干部和群眾的數字素養直接影響政務服務能力及其成效評估結果。因此,要加強領導干部數字應用能力培養,提升領導干部數字素養和數字治理能力。充分發揮地方數字政府建設領導小組的帶頭作用,普及政務服務內容和移動端APP功能,營造全民參與數字政府建設的氛圍。最后,要重視數字政府成效評估的價值。有必要結合統一性評估指標要求,逐一彌補政務服務專項指標短板。在未來的政策評估中,可將服務成效度、辦理成熟度、方式完備度、事項覆蓋度和指南準確度作為年度績效考核的重點目標,穩步提升政務服務能力。
進入新發展階段,政府將在各種網絡運作的法律規則確立和政治規則制定方面繼續扮演綜合角色,持續推進數字法治政府建設將為數據安全治理奠定基礎。一方面,縱向政府層面要加大政策供給力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出臺符合地方區域情況的數據安全政策法規。另一方面,橫向政府部門要結合自身業務,從政策供給側角度優化現有政策,及時出臺有關數據安全的條例、辦法或部門規章。針對“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在技術賦能條件下催生的數據異化、數據泄露以及個人信息被竊取等現象,既要加快構建安全可控的數據安全保障體系,持續升級消除數據安全風險的手段和方法,又要加快出臺地方數字政府建設中長期政策規劃,確保政務數據安全、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