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創新體系、數據要素產業發展、區域國別學科發展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趙磊: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室副主任趙磊表示,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后提出的第一個全球性、大規模、全方位國際經濟合作倡議,共建“一帶一路”穩扎穩打地堅持十多年,展現了極強的戰略遠見、戰略勇氣與戰略定力,其影響已經呈現從量變到質變的積極變化。就項目類型看,基建、產能合作等重要項目搭建基本完成,且新項目不斷入列。就企業主體看,中央企業等國有企業是“一帶一路”的主力軍,民營企業是生力軍,兩者相輔相成、互為支撐,推動各領域合作和項目建設。同時,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世界經濟、技術、產業、社會發展普遍規律和時代大勢,在數字、綠色等新領域加強合作、培育新增長點的空間很大。但還要看到,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在這樣的背景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必須妥善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有效克服地緣沖突影響,提升系統性風險防控能力水平,促進共建國家間加強溝通對接,強化安全共同體意識,正確處理增強共建國家獲得感和堅持于我有利的關系。具體來說,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需要完善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規劃統籌管理機制、“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協調推進機制、產業鏈供應鏈務實合作機制、新興領域國際交流合作機制、投融資多元化保障機制、風險防控內外協同機制、廉潔絲綢之路合作機制等,始終堅持一切合作在陽光下運行,消除對外經濟合作的阻礙。
摘編自《經濟日報》
【任曉剛:著力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技智庫中心主任任曉剛指出,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是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的重要環節,能夠更好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培育一批擁有“源頭創新”能力和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企業,催生具有市場競爭力、國際影響力的產業集群,有力推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完善國家創新體系,首先要堅持三個原則:一是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必須堅持市場導向,尊重和把握好科技創新的市場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創新領域選擇、技術路線抉擇、自主創新能力把控及創新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二是堅持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既需要發揮企業在基礎研發上的優勢,又需要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示范應用和產業化中的主體作用,進而培育發展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創新龍頭企業,推動“鏈主”企業牽頭組建產業創新中心等創新聯合體,構建中小科創企業培育發展體系,帶動培育一批獨角獸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向硬科技拓展、向科技制勝新賽道發展。三是堅持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堅持以高質量科技供給、高能級科創平臺建設、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高效能創新生態打造為準則,實現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互融互促。在此基礎上,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要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緊緊圍繞產業和企業實際需求,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企業孵化中心等重要載體,在推進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構建科技金融支撐體制、健全科技人才支撐機制、完善創新成果轉化機制等方面持續發力。
摘編自《光明日報》
【盧福財:以“數據四位一體制度”促進數據要素產業高質量發展】
江西財經大學原黨委書記、數字經濟學院教授盧福財認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指出,加快建立數據產權歸屬認定、市場交易、權益分配和利益保護制度(簡稱“數據四位一體制度”),為促進數據要素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指引和方向。“數據四位一體制度”是一個系統性的制度框架。建立“數據四位一體制度”要從產權歸屬認定、市場交易、權益分配和利益保護四個維度協同發力。這不僅需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構建規范的制度框架,還需要運用現代技術手段提供支撐保障,同時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實現政府引導與市場調節的有機統一。第一,完善數據產權歸屬認定制度。首先,在法律層面,要制定完善的數據產權法規體系,建立分類分級的確權授權制度。其次,在技術支撐方面,要充分運用區塊鏈、智能合約等新興技術,構建數據來源可追溯、權屬可確認的技術保障體系。最后,在具體運行機制上,要建立包含數據資源持有權、數據加工使用權、數據產品經營權的多層次權利體系。第二,建立規范的數據市場交易制度。首先,建立統一規范的數據交易體系。其次,建立完善的數據質量保障機制。最后,培育專業化的數據服務生態。第三,建立公平合理的權益分配制度。首先,建立科學完備的數據價值評估體系。其次,建立多層次的利益協調機制。最后,完善數據增值收益分配機制。第四,健全數據利益保護制度。首先,要完善數據治理體系,通過統籌協調發展和安全兩個維度,全面強化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其次,要深化國際開放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數據治理。最后,要切實壓實企業的數據治理主體責任,推動企業在數據要素市場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摘編自《經濟參考報》
【柴瑜:區域國別學科發展需要理論創新】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長柴瑜指出,“全球南方”國家群體性崛起,本質上是主體性逐步增強的過程。就區域國別研究而言,原有的區域國別研究是冷戰時期西方發達國家為維護全球霸權而推動發展起來的,其本質是服務于發達國家的立場和視角。發展中國家作為被動的研究對象存在,并不具有主動塑造理論框架和體系的地位。隨著“全球南方”國家的群體性崛起,這些國家不再作為研究客體,而是作為研究主體探究自身、考察世界。因此,原有的區域國別分析框架和范式并不適應新的發展要求,區域國別學科的基礎、邊界、內涵、目標也發生了新的變化。因此,區域國別學科發展需要理論創新,創新的關鍵是學術內核構建。區域國別學科本質上是交叉學科,在構建區域國別研究理論體系的過程中,學者們應在區域國別研究基本范式上達成共識,在研究對象的基本意向上保持一致。由此學者們才可以針對要解決的問題,借用不同學科的有益元素,協同構建理論內核,在學科起步階段樹立標準和框架以獲得發展先機。為實現這樣的目標,應充分發揮有組織科研的作用,還應加大區域國別研究學術網絡建設力度,同時加大語言和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光明網記者 劉夢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