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徐勇(華中師范大學政治學部部長、教授)
國家治理是最能反映政治學本質屬性的學科專業。早在2000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學》這一奠基之作中就說道:政治學術本是一切學術中最重要的學術。就在于政治學是治國興邦的學問,涉及全體人民的公共利益。
我國政治學成為國家治理的主體學科
國家治理是中國特色政治學的鮮明體現。同樣在2000多年前,中國的先賢便將政治與治國理政聯系起來。“為政以德”;“在君為政,在民為事”;“政者,正也”。20世紀末,“治理”作為一個學術名詞傳入中國。2013年,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如何治國理政成為國家重大戰略任務,也是中國政治學研究的重要使命。
中國的政治學有深厚的“經世致用”的傳統和特色。隨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命題的提出,北京大學將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基地更名為“國家治理研究院”。10多年來,國家治理研究成為中國政治學最熱門的領域,產出大量學術成果。我國政治學成為國家治理的主體學科。
現代社會科學是隨著現代社會而成長的,總體趨勢是分工日益專業化。最早的學科只有哲學。19世紀出現了現代社會科學,有了法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專門學科。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恢復政治學。最初沒有一級學科的提法。只是到了1998年教育部頒布第一次學科目錄,才有政治學一級學科,下屬8個二級學科。進入新世紀以來,原屬政治學二級學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共黨史黨建等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一級學科。在10多年前,政治學學科評議組便討論了政治學的二級學科目錄。總體想法是,政治學作為一級學科,其應用性較弱一些,需要增設新的二級學科專業。這次新的學科目錄,確定了政治學一級學科的10個二級學科,即政治學理論、中國政治、國家治理、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比較政治、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外交學、全球治理與國際組織、計算政治學等。它們又通常分為兩片,國際片相對獨立。從非國際片看,政治學理論是基礎性學科,是整個政治學一級學科的母體,著重于理論。中國政治和比較政治是從原有的“中外政治制度”的二級學科析別出來的,著重于制度。國家治理與計算政治學是完全新設立的,著重于治理,具有很強的應用性,直接解決問題。這三個層次形成內在邏輯關聯和層次性,將理論、制度與治理關聯起來,有助于將理論轉化為實踐,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政治學理當承擔國家治理這一學科專業的研究重任
國家治理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二級學科專業,有自己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要求。從治理的一般含義看,包括治理主體和客體。有些治理專業比較好明確。如基層治理指基層社會的自我治理和國家對基層的治理。國家治理相對困難一些。實際上是國家對國家的治理。只是兩個“國家”的概念有所不同。前者指國家政權體系,后者指國家地域實體。國家治理是國家政權體系對國家事務的治理。國家事務包括多個方面,涉及經濟、政治、社會、文化、軍事、國際等事務。這是國家治理必然會與其他學科相交叉的地方。但是,無論這些事務涉及面多廣泛,處理的主體都是國家政權體系。而國家政權體系是政治學的主要研究對象。這也是將“國家治理”設立為政治學的二級學科的重要理由所在。其他一些治理可能存在學科交叉,如社會治理,政治學和社會學都會研究,但國家治理更具有政治學的學科屬性。政治學理當承擔國家治理這一學科專業的研究重任。
治國理政是一門理論性很厚重、實踐性很強的大學問。國家治理的學科專業以治國理政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需要大力建設,推動學科專業的科學化、專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