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孫浦陽(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重要戰略舉措”。自貿試驗區發揮著先行先試的作用,不僅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試驗場,也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平臺。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在全國范圍內設立了22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已開展了3500余項改革試點,在實踐中形成了具有示范效應的制度創新成果。隨著改革開放進入關鍵時期,各領域開放關聯性和互動性明顯增強,“碎片化”改革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鼓勵首創性、集成式探索”;《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也強調,要“加強改革系統集成,注重協調推進,使各方面創新舉措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提高改革創新的整體效益”。由此可見,推進集成創新是新時代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重要著力點。相比于單項創新、分散創新,集成創新不是對單個部門、單項制度的修補,而是表現為整合創新、融通創新、系統性創新等形式。集成創新要求自貿試驗區聯合各個部門、領域和行業,在推動要素流動和產業準入的同時,輔以相應的稅收、社會治理和法治制度,推出一批系統性的改革舉措。具體做法上,推進集成創新可以從制度集成創新和產業集成創新兩方面入手。
推進制度集成創新
首先是推進制度集成創新。推動自貿試驗區建設既出于傳統的增加貿易機會、外匯創收等微觀經濟動因,也是實現經濟功能升級、發展方式轉變以及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嘗試。從這個意義上說,自由貿易試驗區肩負著重大的制度改革使命和任務,需要推進制度集成創新才能充分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改革效能。而推進制度集成創新,意味著要把多方面多領域多層次的政策制度和體制機制集成再造,在不同制度之間進行有力有效的集成,進而實現跨部門跨領域、跨行業的系統性、集成性改革創新。
一是要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制度、要素流動和產業準入制度、稅收法治制度間的集成創新。這三類制度是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基礎性制度,三者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其中,實現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是改革的重點目標,為此就需要各類生產要素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動和現代產業體系提供關鍵支撐,而特殊的稅收制度安排、高效的社會治理體系和完備的法治體系則構成了實現上述目標的重要保障,自貿試驗區的建設進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這三類制度的協同創新程度及協同落實程度。因此,一方面要進一步厘清三類制度的邏輯關系,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過程中,以更大力度集成創新三類制度,避免出現創新成果相互抵消的問題,確保各項創新之間的有機銜接、相互支撐;另一方面要注重投資貿易要素保障制度銜接,注重長短期制度銜接,進一步鞏固制度成果,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二是要以對接高標準經貿規則推動制度集成創新。推進自貿試驗區集成創新,要符合中國國情,也需要學習借鑒國際自由貿易區的經營方式、管理方法。因此,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一個關鍵抓手是對接國際規則,重點是實現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方面的制度型開放。換言之,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要積極與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接軌,主動適應國際經貿規則重構的新趨勢,系統集成自由貿易試驗區已有制度和國際協定,探索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開放政策和制度。具體的,要更全面、更高質量地對接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既要形成更高水平的貨物貿易通關制度,又應在服務貿易方面進一步優化現有的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模式,提高負面清單管理的規范性和透明度,提高人員流動政策透明度。
推進產業集成創新
其次是推進產業集成創新。產業集成創新是指創新行為主體利用各種信息技術、管理技術與工具等,通過對相關產業橫向、縱向部門之間創新要素和創新內容的優化配置與整合,形成優勢互補的有機整體,從而實現相關產業間的協同創新發展。自由貿易試驗區作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樞紐,能夠有效集聚和高效配置國內外高端創新要素,這為推進產業集成創新提供了絕佳土壤。通過促進產業集成創新,能夠較好地解決分散化發展方式導致的創新資源有限、技術路徑鎖定、創新速度緩慢等問題,有利于提高創新成果的實現速度與質量,在相關產業領域形成更強競爭力,最終將為本地的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一是要立足自身特色優勢產業基礎,推動相關創新要素集聚。自貿試驗區應當以自身的資源稟賦和行業優勢為依托,集中資源發展重點優勢產業,以形成對全球創新要素的強大吸引力,充分發揮出自貿試驗區作為我國創新鏈向外吸附窗口的作用。在此基礎上,自貿試驗區還要通過改善基礎設施、完善服務體系創造良好的運營環境,通過加強法律法規制度建設營造公平的市場秩序,通過提供必要的財稅政策支持給予明確的政策引導。此外,自由貿易試驗區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開放服務平臺,還可以通過貿易便利化、投資便利化以及金融開放等舉措,暢通我國企業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創新要素的流動,更好地整合國際科技創新要素資源以促進相關產業間的國際協同創新發展和產業集成創新。
二是不斷延伸和拓展產業鏈,打造產業鏈競爭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實現產業集成創新必須把產業鏈和創新鏈緊密結合,進而促使兩者間協同聯動、互促提高。通過合理延伸和拓展產業鏈,促進較小地理范圍內的產業鏈實現技術信息流動,是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式。在具體實踐中,既可以在自貿試驗區內延伸和拓展產業鏈,圍繞已有的特色優勢產業來謀劃推動特色優勢產業在自貿試驗區內的集聚,形成內部產業集群,發揮完整產業鏈優勢;也可以順應自貿試驗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要求,在自貿試驗區外不斷拓展產業鏈上下游。前一種路徑是促進產業集聚、延伸產業鏈條的通常做法,但自貿試驗區的發展難免會受到空間上的限制,難以完全承載產業鏈條的諸多環節。后一種路徑則可以使自貿試驗區獲得廣大經濟腹地的支撐,更好地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在引領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作出更大貢獻,因而應成為未來打造產業鏈競爭優勢的主要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