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陳光?。ㄔ颇鲜∩鐣茖W院副院長)
未來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當前處于孕育萌發階段或產業化初期,有望培育發展成先導性支柱產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對“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作出全面部署。深刻認識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的重要意義,全面落實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的重點任務,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強勁動力。
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的重要意義
未來產業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代表著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有可能成為“明天”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或“后天”的支柱產業。
從未來產業自身發展的規律看,強化未來產業投入,是構建創新策源、轉化孵化、應用牽引、生態營造全產業鏈條的必然要求。未來產業從“播種”到“出苗”,初創企業從“小不點”成長為“大塊頭”,其過程經歷基礎研究創新、核心技術突破、創新成果轉化、產品研發、用戶培育、市場開拓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特別是創新策源環節,其原創性基礎性研究,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所耗費的成本非常高,需要資金密集投入、長期投入。
從未來產業驅動經濟增長的功能看,強化未來產業投入是帶動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帶動了以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為特征的未來產業的產生和發展。未來產業具有強大的產業帶動效應、產業賦能能力和廣闊發展前景,能夠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通過催生更多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同時,有效提升生產要素配置效率,增強產業發展的規模效應、品牌效應和核心競爭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構建起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只有強化未來產業投入,全力推動未來產業落子布局,才能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為高質量發展開辟新賽道、塑造新優勢。
從培育壯大未來產業的全球實踐看,強化未來產業投入已成為世界各國推動發展的普遍共識。當前和今后一個較長時期,未來產業是全球經濟創新版圖和經濟格局變遷中最活躍的力量,也是國際競爭和大國博弈的焦點。世界主要經濟體都高度重視并抓緊布局,出臺相關政策規劃,加強前沿技術研發,創新產業孵化,發展未來產業,搶占發展制高點。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只有強化未來產業投入,才能培育未來競爭優勢,牢牢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
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的重點任務
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涉及誰來投、投哪里、怎么投等問題,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經濟體制、科技體制、金融體制等改革,打通束縛未來產業投入增長的堵點卡點,引導更多資本投資未來產業,為未來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提供資金支持。
首先,從投入類型看,建立未來產業多元化投入增長保障機制,推動“有人投”。從未來產業的培育生態看,涉及政府、市場、科研機構、企業等多個主體,需要建立未來產業多元化投入增長機制,推動形成政府引導、社會資本支持的多元化投入增長新格局。一是政府“帶頭投”。未來產業是對經濟社會變遷起到關鍵性、支撐性和引領性的前沿產業,各級政府應當是未來產業發展的“引領者”和“護航人”,必須承擔起財政資金支持責任,發揮杠桿效應和導向作用。二是金融機構“加大投”。未來產業作為具有長期戰略投資導向的產業,應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適應未來產業特征的金融產品與服務,以現代金融支持未來產業發展。三是社會資本支持。未來產業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需要各類社會資本如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投入,強化資金保障,引導更多資金活水注入未來產業發展。
其次,從投入結構看,建立未來產業全鏈條投入增長保障機制,推動“精準投”。未來產業的培育包括創新策源、轉化孵化、應用牽引、生態營造等鏈條,因此,對未來產業的資金投入要聚焦未來產業培育鏈條,建立起未來產業從基礎研發、小試中試到產業化不同階段的差異化資金支持機制。重點在以下兩個方面發力:一是建立創新策源投入增長機制。基礎研究創新和重大前沿技術突破是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也是未來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加強對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工程技術研究等方面的資金投入,以基礎研究領域的源頭性突破,帶動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的創新,為未來產業發展提供技術策源。二是建立轉化孵化投入增長機制。產業的孵化培育,是促進科學技術轉變為現實生產力、幫助企業跨越基礎研究和產業化之間“死亡之谷”的關鍵環節。強化概念驗證平臺、中試熟化平臺、產業加速平臺等服務體系建設的資金投入,加強對孵化培育前期的初創企業、未來產業培育的“頭雁”企業和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持,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
最后,從投入方式看,建立未來產業“耐心”“放心”投入增長保障機制,推動“高效投”。培育壯大未來產業,既需要政府資金的“耐心投”,又需要社會資本的“放心投”。從世界主要國家的實踐經驗看,耐心資本作為一種專注于長期投資的資本形式,主要來源于政府投資基金、養老基金、保險基金等,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關鍵要素。因此,要建立政府長期穩定的投資支持機制,發展和壯大耐心資本,用好用活各類產業發展基金,引導各類政府產業投資基金以一定比例支持未來產業發展;建立健全政府科技研發基金、政府產業引導基金與市場化投資基金的聯動機制;探索設立未來產業概念驗證公益基金,深化“先導驗證+股權投資”模式,幫助未來產業的初創企業在早期獲得啟動基金。探索建立財政資金、國有資本收益和社會資金多渠道并舉的滾動投入機制,鼓勵國有投資機構加大對初創期科技企業的支持。完善金融財稅支持政策,真正落實稅收優惠、稅費減免、獎補措施等政策,從而引導更多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與此同時,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又離不開市場和社會的敢投、愿投、“放心投”。構建支持未來產業發展的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務機制,在未來產業發展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等各個階段,針對不同規模、不同需求的科技創新成果和企業,推出有針對性的科技金融服務。加大支持科創企業和未來產業發展間接融資力度,利用貸款貼息、擔保風險補償等手段,降低融資成本,推動金融資本流向科技企業。引導和支持科技企業孵化器設立天使投資基金與創業種子基金,扶持創新創業,支持初創企業。
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的實踐要求
一是堅持重點突破。未來產業孵化培育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發展具有高成長性、技術具有多路線迭代性,這就需要找準未來產業的投入方向。從國家層面看,要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強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投入。從地方層面看,要因地制宜,從本地區現有“家底”出發,重點對有長期戰略價值、有產業發展基礎、有技術創新驅動、有市場需求拉動的細分賽道投入,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避免盲目跟風,不計成本、不講效益地投資“高大上”領域。
二是加大基礎研究經費投入。未來產業的培育壯大以應用技術突破為前提,而應用技術的突破又以基礎研究創新為條件,沒有基礎研究創新,應用技術突破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目前,我國對基礎研究投入相對于應用研究投入明顯不足,2023年為2212億元,僅占研發經費支出比重的6.65%,與世界主要創新型國家基礎研究投入占全部研發經費投入的比重(15%—20%)存在不小差距。這就需要把基礎研究擺到更加突出位置,提高科技支出用于基礎研究比重,完善競爭性支持和穩定支持相結合的基礎研究投入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企業、社會組織、個人支持基礎研究,保障創新資源投入的有效性和科學性。
三是強化風險防控??萍紕撔率桥嘤龎汛笪磥懋a業的核心要素,也是高投入、高風險的長周期活動,加強投入風險防控是推動科技金融健康發展的應有之義。要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強化宏觀信貸政策指導,完善信貸額度管理、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績效考核制度。健全重大技術攻關風險分散機制,建立科技保險政策體系,落實風險防控主體責任,加快構建適應科技型企業特點的風險評估模型,積極運用數字技術密切監測科技金融風險情況,強化對科技創新重點領域的金融風險評估和預警,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為科技創新和未來產業的培育發展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