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曹東勃(上海財經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教授)
錘煉執政本領,提高領導能力,關乎穩定與增長,決定走向與格局。上海要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充分發揮龍頭帶動和示范引領作用,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信心、錘煉本領,干字當頭、奮力一跳,不斷提高戰略敏捷、戰略主動的能力,聚焦裉節、攻堅克難的能力,把握規律、科學調度的能力。
提高戰略敏捷、戰略主動的能力——
戰略重在研究帶有全局性的指導規律。善于運用正確戰略實現既定目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鮮明的實踐品格和政治優勢。正確處理戰略與策略的關系,還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正確處理好的一系列重大關系之一。戰略事關全局,就必須審時度勢,根據時移世易來敏捷主動地調整應對姿態和策略。
戰略敏捷和戰略主動是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適應變化、搶占先機、引領發展的關鍵能力,是靈活性、變通性與前瞻性、主動性的辯證統一。唯有提升戰略敏捷與戰略主動,方能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戰略敏捷要求在風云變幻的大環境中能夠敏銳捕捉形勢的變化、靈活調整方向和策略;戰略主動意味著在制定和實施戰略時能夠主動抓住戰略機遇、巧妙引導局勢發展。二者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共同構成在復雜環境中生存、發展與繁榮的關鍵要素。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高級干部要有很強的風險洞察力、預見力,也就是要有草搖葉響知鹿過、松風一起知虎來、一葉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能力。在《習近平在上海》一書中,有多位受訪者談及習近平同志任職上海市委書記期間推動將“三二一”產業有側重發展的提法轉變為“三二一”產業共同發展、融合發展的前瞻性戰略思維。這么大的一個上海,制造業怎么能丟了?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變,更加凸顯了加快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的緊迫性。人工智能是上海著力發展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事關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提升,事關產業深度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提高戰略敏捷、戰略主動,就要對模速空間再聚焦、再發力,進一步推進空間聚合和要素聚合,加快建成全國人工智能高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挑大梁,不僅需要勇氣魄力,更需要能力水平。上海和長三角相關省市不僅要提供優質產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給,著眼構建更為成熟、更具競爭力的產業生態,進而支撐全國高質量發展。對上海而言,尤其要牢牢把握建設“五個中心”加速機遇、推動貿易結構優化和產業轉型升級機遇、科技創新和人才集聚機遇、走出去發展機遇,正確處理立和破、內和外、“樹木”和“森林”的關系,更好地以自身的能力提升擴大發展新優勢,以自身的主動性、確定性有效對沖外部的不確定性。
提高聚焦裉節、攻堅克難的能力——
中國共產黨人歷來具有自覺把握歷史進程的歷史主動意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新征程,開創了改革開放全新局面。兩個“劃時代”,體現了基于深沉憂患意識而形成的強大歷史主動意識、歷史轉折意識。
所謂裉節,指的就是那些值得牢牢把握并且必須大有作為的關鍵時刻、轉折時點。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大而言之,是一個國家、民族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小而言之,是城市發展難得的風口潮頭。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聚焦裉節,務須攻堅克難。聚焦裉節、攻堅克難是一個“啃硬骨頭”“攻卡脖子”的過程,本質上是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創新突破的精神直面并破解制約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性難題。其中,聚焦裉節強調精準鎖定關鍵環節和瓶頸問題,集中主要資源和優勢力量進行突破。只有敢于觸及深層次的痛點、堵點,才能真正釋放發展潛力。攻堅克難是在聚焦裉節后的迎難而上、勇于擔當,直至實現突破。它體現了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的精神狀態以及敢于面對挑戰、勇于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
聚焦裉節與攻堅克難,就是要在“硬骨頭”面前展現出非凡的毅力,在“卡脖子”難關前激發出創新的火花,進而化難點為優勢、化痛點為動力、化堵點為通途。比如,發展高端制造業,為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提供堅實支撐;著眼降本增效,圍繞重點企業分析難點問題,找到有效突破口和發力點;推動各區深耕細作各自特色賽道,抓牢牽引產業鏈發展的關鍵環節,不斷提升創新和產業要素的密度、強度和濃度。
提高把握規律、科學調度的能力——
馬克思主義哲學歷來重視對規律的研究。這種研究不僅包括普遍規律,也內在包含以普遍規律為依據的價值理想。規律是物質運動過程本身所固有的聯系,規律的客觀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認識本質、把握規律、指導實踐、改造世界,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才能更好地把握規律性、增強主動性、減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
科學把握城市發展規律并高效調度資源,是確保城市各項工作順利推進的關鍵所在。把握規律,就要深入洞察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規律和長遠趨勢,并以此進行決策和行動;科學調度,就是在資源配置、項目實施、工作推進中根據實際情況和發展規律,精準合理地安排資源和任務,最大化提升效率和效益。
早在2007年,習近平同志到寶山區調研,就叮囑當地干部要深入把握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趨勢和規律,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通過重點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實現產業融合發展。當前,上海廣大干部同樣要學會在深入理解市場規律、產業規律、技術規律中提高把握規律、科學調度的能力,洞察產業趨勢規律,準確把握企業集聚的作用機制和內在機理,找到具有引領撬動作用的工作抓手,有針對性地補短板、強弱項。
比如,根據各服務領域特點,做到對生產性服務業、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的分類施策、精準施策。生產性服務業應搶抓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機遇,探索建立跨行業融合發展機制,支持發展服務型制造新模式,加快培育具有影響力的獨角獸企業和公共服務平臺,實現規模化發展;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特別是科技服務業應完善政策和制度供給,加快拓展概念驗證中心、中試熟化平臺、產投基金等功能,健全科技創新服務體系,更好地支持推動科技初創企業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應優化服務供給主體結構,探索培育員工制的社會服務企業,加強高技能人才培養,加快服務標準體系建設,支持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應當看到,不斷提高戰略敏捷、戰略主動的能力,聚焦裉節、攻堅克難的能力,把握規律、科學調度的能力,不僅是城市發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石。在此基礎上,要強化一以貫之、一抓到底的作風,以釘釘子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強化抓深入、抓遞進的勁頭,不斷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不斷展現新作為、創造新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