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郭麗巖(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發行并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高質量做好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是黨中央著眼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把握發展主動權的重要抓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肯定2024年“兩重”政策實施成效的基礎上,對2025年更大力度支持做好“兩重”項目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
2024年,扎實推動“兩重”建設取得明顯成效,通過穩定基礎設施投資、帶動新動能領域投資,有力支撐了全年經濟增長,進一步推動了高質量發展。“兩重”優先選取跨區域、跨流域重大標志性工程,已支持西部陸海新通道、東北黑土地高標準農田、“三北”工程等1465個重大項目建設,為增強糧食安全、生態安全等保障能力夯實基礎。9月底以來,系統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提前安排了2025年的1000億元“兩重”建設項目,按照符合投向領域、前期工作成熟、具備下達條件等標準,篩選并確定提前批次的項目清單,已按程序下達,涉及“兩重”建設項目121個,預計將帶動總投資約8800億元。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有必要進一步加力支持“兩重”項目建設。外部環境不利影響加深,積極應對不確定性風險和挑戰,要從全局視野和戰略高度謀劃好“兩重”建設,突出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集中力量支持辦好一批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中的大事要事,這是以自身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的主動選擇。投資作為國內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兩重”項目建設,也有利于挖掘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的投資潛能,加快釋放國內有效需求,為推動實現經濟穩定向上、結構不斷向優、發展態勢持續向好提供強勁動能。
統籌做好2025年和未來幾年的重點任務安排,要在總結和延續已有經驗做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規模,加強財政和貨幣金融工具協同配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兩重”建設事關全局和長遠,與“十五五”發展需求密切銜接。要提前謀劃“十五五”時期的重大項目,根據重要程度、急迫程度和項目成熟度,科學做好項目篩選,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分步實施、有序推進。
關鍵是統籌抓好“硬投資”和“軟建設”,做好“三個結合”。要把項目建設和配套改革結合起來,把實物投資和人力資本投資結合起來,把項目建設和民生保障結合起來,推動辦好一批群眾關心的民生實事。
強化目標引領,把握好“兩重”項目的投資方向。要聚焦新質生產力發展、城鄉融合發展、區域協調發展、人口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優化資金投向和精準度,著力強化“補短板、增后勁”。重點區域要結合自身稟賦和資源特征,發揮主動性、能動性,從全局角度積極謀劃儲備一批符合“兩重”要求、惠當前、固根本、利長遠的重大項目。
更大力度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兩重”建設。更好統籌政府投資和民間投資,發揮好重大項目牽引和政府投資撬動作用,規范實施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持續推動重大項目引入民間資本。特別是持續破除市場壁壘,穩定民營企業政策預期和發展信心,推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加強自上而下組織協調,提升綜合效應。各地區各部門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扎實完成好“兩重”建設各項任務。各地方要優化推動“兩重”建設工作機制,強化項目謀劃儲備和資金籌措力度,加強全生命周期的項目管理,嚴把質量關、安全關,建設更多優質精品和放心工程。
“兩重”項目要與體制改革密切結合。在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的同時,優化制度供給,用改革辦法和創新舉措破解深層次障礙。完善投入機制,優化投資審批流程,創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提高投入效率,解決好當前與長遠的矛盾和問題,扎實做好“兩重”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