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任鵬程(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系統總結了新時代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并提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的“六個堅持”重大原則,其中一條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一重要原則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創造高品質幸福生活提供了科學指導和價值遵循。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決定歷史發展的是“行動者的群眾”。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人民至上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用幾十年的時間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現代化歷程,將新中國從成立之初的“一窮二白”建設成為世界上主要經濟體以及制造業、貨物貿易、外匯儲備第一大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實踐證明,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
人民群眾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僅創造了大量的社會物質財富,更通過對自然、社會以及人的思維發展的反思,形成了對現實世界變化的認識和對現實世界演變規律的把握,創造了大量的社會精神財富,黨的創新理論的形成和發展就是最有力的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成果,都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無論是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還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無不源自于人民的智慧、人民的探索、人民的創造。”
從實踐上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統籌“兩個大局”中把握戰略機遇,強調新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帶領全國人民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這些成就的取得是黨的集中統一領導與人民群眾主體力量相結合的結果。
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建黨百余年來,我們黨千方百計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
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先后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為的就是讓人民更加幸福。特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歷史性跨越,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堅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民生實事托起老百姓穩穩的幸福。
近代以來,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一百多年來,我們黨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進行的一切斗爭、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人民幸福成為民族復興偉業最溫暖的底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也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黨。”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把握“兩個大局”,以“堅持胸懷天下”的宏大視角,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全面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不斷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為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依靠人民群眾走向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進一步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匯聚起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最廣泛、最強勁、最磅礴的力量。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歷史和現實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保持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高度自覺,堅持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不斷推進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理想信念是“壓艙石”,是行穩致遠的燈塔。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篤實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毅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開創偉業的強大精神力量。從歷史和現實雙重維度看,必須引導廣大群眾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凝心鑄魂,進一步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實績實效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檢驗改革”。也就是說,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是衡量我們一切工作得失的標準。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特別是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走好群眾路線,堅持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緊緊依靠人民創造幸福生活。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錨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著力“七個聚焦”協同推進,破除妨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把為人民造福的事情辦好辦實,讓人民群眾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