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中國式現代化、交通強國、就業、鄉村治理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曲福田:中國式現代化省域實踐經驗】
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曲福田認為,省域在治理單元、空間尺度、歷史人文、資源配置等方面具有獨特性,其現代化實踐對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具有重要意義。“走在前、做示范”是新時代江蘇肩負的歷史使命。江蘇創造性開展中國式現代化省域實踐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經驗啟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江蘇的實踐表明,只有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把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轉變為中國式現代化省域實踐的現實推動力,才能匯聚起全體人民的磅礴力量,確保中國式現代化錨定奮斗目標行穩致遠。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定吃改革飯是江蘇現代化建設的顯著特征。江蘇始終堅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動現代化實踐的關鍵舉措,瞄準科技體制創新這一“關鍵點”,抓住要素市場化改革這一“牛鼻子”,鍛造擴大高水平開放這一“強引擎”,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這一“硬招牌”,省域現代化建設的動力和活力充分釋放、持續增強。堅持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國家發展戰略反映國家意志、匯聚國家力量,既是一個地區發展的重大機遇,也是打破區域發展局限的強大力量。堅持推動協調均衡發展。協調均衡既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也是現代化進程中補齊發展短板的重要抓手。
摘編自《人民日報》
【許民強:大力推進交通強國建設】
大連海事大學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許民強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交通運輸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交通強國建設取得良好開局。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日益完善,運輸服務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對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國家重大戰略的保障能力不斷提高。要緊抓關鍵,多方面施策推進交通強國建設。在重大項目方面,要通過設立專項基金,鼓勵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交通運輸裝備智能化、綠色化和高效化轉型升級。在稅收優惠方面,通過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進一步消除重復征稅,增加交通運輸行業進項稅抵扣,合理降低企業稅收負擔,加大對建設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園區的支持力度,優化交通運輸網絡布局。在監管調控方面,建立健全市場準入、退出和監管機制,維護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加強對交通產業發展的動態監測和評估,根據市場需求和資源供給情況,合理調控產業發展規模和速度。交通運輸企業要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建立技術研發平臺和協同創新平臺,加快新能源汽車和節能環保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打破單一產業界限,促進產業間的聯動發展。加快基礎設施綠色轉型,將生態環保理念及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導向和目標要求貫穿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運營和維護全過程。
摘編自《經濟日報》
【唐任伍:大力發展就業,實施就業優先戰略】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長唐任伍認為,就業是民生之基,牽動著千家萬戶的生活,關系著社會穩定的大局。沒有充分、穩定的就業作為保障,就無法保障人民的生活、社會的和諧和國家的安定。拓展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渠道。出臺有利于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加大對青年大學生的就業服務和指導,形成銜接校內校外、助力成長成才的服務支撐,鼓勵他們自主創業就業。留學回國人員是國家寶貴的人力資源,各級政府要關心支持他們,為他們提供同等享受就業創業的政策和服務。做好退役軍人就業服務保障。大力挖掘適應退役軍人就業的崗位資源,探索“教培先行、崗位跟進”就業模式,鼓勵優秀退役軍人按有關規定到黨的基層組織、城鄉社區和退役軍人服務機構工作,引導退役軍人圍繞國家重點扶持領域創業。完善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制度。加強對大齡、殘疾、較長時間失業等就業困難群體的幫扶,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就業困難人員認定標準,完善及時發現、優先服務、精準幫扶、動態管理的就業援助制度。拓寬農村勞動力就業空間。組建區域勞務協作聯盟,開展勞務品牌認定培育,完善就業服務、職業培訓、權益維護一體化的農村人口外出務工服務體系,為廣大農村外來務工人員開辟新的就業通道。發展多樣化的就業新形態。要建設區域性行業性零工市場、功能化便捷化零工驛站等,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支持靈活就業健康發展。
摘編自《學習時報》
【向春玲:鄉村治理要體現農民主體地位】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向春玲認為,鄉村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農民是鄉村社會生產生活的主體,他們不僅是鄉村治理的受益者,也是鄉村治理的參與者。鄉村治理體現農民的主體地位至關重要。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鄉村治理需深入了解農民真實需求和意愿,聚焦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的急難愁盼問題,本著真解決問題、解決真問題的態度,在認真調查研究基礎上,制定出符合實際、科學有效的決策,要力戒經驗主義和官僚主義的工作作風。領導干部在對重大問題進行決策之前,一定要邁開步子,走出院子,去車間碼頭,到田間地頭,進行實地調研,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做忠實“聽眾”,取得真實可信、扎實有效的調研成果。人民是創造歷史的英雄,是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鄉村治理強調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就應通過政策和機制創新,為農民參與鄉村治理搭建更廣平臺、開辟更多渠道,激發廣大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農民歸屬感、責任感和成就感,激活鄉村治理的內生動力。農民參與還有利于監督鄉村治理的過程和結果,保障治理的公正透明和合法性,預防權力濫用和腐敗現象發生。
摘編自《光明日報》
(光明網記者 李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