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張景全(山東大學東北亞學院副院長、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
2019年4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集體會見應邀出席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0周年多國海軍活動的外方代表團團長時指出:“我們人類居住的這個藍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個孤島,而是被海洋連結成了命運共同體,各國人民安危與共?!绷暯街飨岢龅暮Q竺\共同體理念,具有豐富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蘊。當前,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在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與新質生產力手段的賦能下,全球海洋治理正在也必將呈現出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色。
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理論價值
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揭示了全球海洋治理的“群落化”。國家與組織、人與海洋生物、海洋非生命等海洋三大群落分別以組織形式、生命形式、非生命形式介入海洋以及海洋事務,在全球構筑了一個休戚與共的海洋命運共同體。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對既有海洋治理理念的超越,體現了系統性與創新性、理論性與實踐性、時代性與世界性的統一。
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揭示了全球海洋治理的“新維度”。基于國家與組織、人與海洋生物、海洋非生命等海洋三大群落的邏輯起點,拓展海洋三大群落分別具有的實踐、認知、感知/狀態反應的新空間,建構兼顧權力、利益與倫理的新內涵,塑造開放、共生、包容、競合的新價值,塑造務實、漸進、平衡、普惠的全球海洋治理新實踐。
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揭示了全球海洋治理的“泛海洋時代”?!胺汉Q笳摗敝饾u取代“海陸沖突論”,成為一種全新的認知。“泛海洋論”的本質特征在于否定傳統地緣政治學“海陸二元”的客觀前提與“海陸沖突”的主觀結論,認為海洋與陸地越來越密不可分,海陸統籌是歷史必然?!胺汉Q笳摗币加腥阂皇顷憴嗯c海權國家不再以“沖突”和“對立”為主,而更注重合作。二是國家間合作的重點是開發、治理與守護海洋而非控制海洋。三是對當下某些國家依然熱衷于構建所謂的“海洋國家同盟”,具有理論與實踐的批判意義。
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揭示了全球海洋治理的“新話語”。海洋治理話語的“西風帶”正在轉化為海洋治理的“新話語”時代,它正在被打上深深的中國印記。
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揭示了全球海洋治理的“新風向標”。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是海洋治理話語與實踐的指導原則。事實上,海洋話語轉變是國際秩序轉變的重要風向標。海洋話語是指參與海洋事務群落的海洋活動的敘事呈現與影響。海洋話語分為海洋硬話語和海洋軟話語,海洋話語與國際秩序之間存在互動機理。海洋話語與國際秩序轉變主要經歷了歐洲主導時期和美國主導時期。海洋話語的敘事主體、結構設計及議題領域等均在經歷多維嬗變,隨著中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在海洋事務參與中廣度與深度的不斷拓展,國際海洋新秩序建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不斷提升。中國需把握好角色定位與策略選擇,優化中國海洋戰略,踏實構建海洋話語,在國際海洋新秩序的構建中發揮積極引領作用。
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實踐價值
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對全球海洋諸要素治理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為推進全球海洋經濟與科技治理、海洋生態與文化治理、海洋安全與制度治理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第一,以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為邏輯起點,以海洋三大客體群落為著力點,以人海和諧、共生共存為目標,緊密結合新質生產力,賦予全球海洋經濟與科技治理新理念。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實踐價值要求我們通過全球海洋技術新突破、海洋經濟要素新組合、海洋產業新升級,以新生產力質態賦予全球海洋經濟與科技治理新動力。全球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對海洋經濟與科技治理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針對國家與組織、人與海洋生物、海洋非生命等海洋三大群落,建立基于近海、遠海與深海,基于區域海洋與全球海洋,以及基于陸海統籌的經濟與科技一體化互動框架,在海洋經濟與科技的任何延長線上,培育新生產力質態,于發展中謀治理,在治理中謀發展。
第二,以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為邏輯起點,以海洋三大客體群落為著力點,以共塑過去、共生現在、共享未來為目標,優化與提升海洋生態的承載力,構建與弘揚海洋文化的綜合性、包容性,實現全球海洋生態與文化治理的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賦予全球海洋生態與海洋文化治理新理念。在廣納海洋生態文明與海洋文化優秀成果基礎上,在海洋領域的生產與供給中以新技術、新要素、新產業創新出綜合、包容的海洋生態與文化,賦予全球海洋生態與海洋文化治理新動力。全球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對海洋生態與文化治理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在治理實踐中,緊緊圍繞海洋三大客體群落,實現海洋生態與文化治理運行有客體寬度、有新質生產力強度、有生態密度、有文化高度。在實踐中不斷加強全球海洋生態與文化生產的新質生產力驅動、民眾普遍表達與全球廣泛參與,塑造出開發有限度、治理有深度、守護有溫度的全球海洋生態與海洋文化治理。
第三,以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為邏輯起點,以海洋三大客體群落為著力點,以命運與共為目標,建立以海洋三大客體群落的群落性安全為核心的新海洋安全觀,賦予全球海洋安全與制度治理新理念。總之,全球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對海洋安全與制度治理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以國家與組織、人與海洋生物、海洋非生命等海洋三大群落為客體,以各群落具有的實踐、認知、感知/狀態反應為參數,以權力、利益、倫理為指標,以三大群落的身份自主、功能完整、既有價值不受到威脅為內涵,以國際海洋法治與規則為規范,建立全球海洋安全與制度治理體系。
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世界價值
海洋承載的生產與生活、海洋承載的群落、海洋承載的生產要素,在生產力的助推下,一直處于海洋命運共同體的全球演進之中,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具有廣闊的世界意義。
在新的歷史時期,海洋命運共同體因為中國的深度參與具有了更為廣闊的世界價值。不可否認,由于大國博弈的復雜化以及近年來大國博弈的激烈化,加之無政府狀態下的“公地悲劇”,國際公共產品長期處于供給不足的稀缺狀態。全球海洋治理缺乏物質與理念的有效投入,面臨諸多挑戰。然而,隨著中國國家實力的穩步提升,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中國不斷參與全球海洋治理實踐的生動呈現,中國成為有意愿、有能力、有智慧推進全球海洋治理的積極行動者。中國期待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讓越來越多的行為體加入海洋治理的一體化世界中。這不僅能更加有效地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公共產品,而且還能更加有效地擴大海洋命運共同體“朋友圈”,積極推動全球海洋治理的“善治”,最終讓“善治”的海洋歸屬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
海洋命運共同體的中國參與及中國引領,不僅有助于降低無政府狀態下國際社會長期存在的集體行動邏輯的困境,而且有助于中國構建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增強軟權力。物質實力、主導性觀念以及將二者結合的制度體系是新興大國逐漸走向全球領導地位的重要標志之一。作為一種主導性觀念,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不僅為全世界提出了海洋治理的全新思維,而且為全世界闡明了海洋治理的本質訴求,為全世界指明了海洋治理的道路與方向,是中國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的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因此,促進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世界認同,構建觀念互通、利益共享、情感共鳴與實踐共振的海洋話語體系,由“中國倡議”到“世界共識”、由“中國推動”到“世界共建”、由“中國標準”到“世界規則”,對于提升中國的全球海洋話語權和全球海洋領導力均有著重要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這開啟了繼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對全球海洋治理實踐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理念賦能之后的中國式現代化能力賦能。在海洋命運共同體與新質生產力理念與能力雙賦能之下,全球海洋經濟與科技治理的“數”“智”熔鑄、海洋生態與文化治理的“和”“合”共生、海洋安全與制度治理的“權”“法”并舉,呈現出更為鮮明的時代特色、中國貢獻與世界價值。
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理論價值、實踐價值與世界價值。以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推動新質生產力賦能下的全球海洋治理高質量發展空間無限。將國家與組織、人與海洋生物、海洋非生命等海洋三大群落納入全球海洋治理的邏輯框架,把全球海洋經濟與科技治理的“數”“智”熔鑄、海洋生態與文化治理的“和”“合”共生、海洋安全與制度治理的“權”“法”并舉納入全球海洋治理的實踐路徑,形成權力、利益、倫理三位一體全球海洋治理的價值維度,以倫理要素規范和彌合傳統的權力與利益要素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失序和失范,實現全球海洋治理理念、能力與體系協調的整合,中國式全球海洋治理現代化必將實現。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推進全球海洋治理的實踐及國際海洋話語權塑造研究”(23AGJ001)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