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高海濤(中共北京市委前線雜志社政治部副主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我們適應新形勢、認識新事物、完成新任務的根本思想武器。”解放思想是堅持實事求是的前提和條件,與時俱進是解放思想的要求。實踐的發展永不停歇,解放思想常講常新。我們既要全面認識解放思想的根本要求、內在規律和歷史經驗,又要準確把握在新的歷史方位下解放思想的時代特征和現實意義,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解放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本質要求
人類的活動是有目的、有意識的能動性活動。思想是人類活動的先導,理論是人類實踐的指南。沒有思想和理論的創新,就沒有實踐活動的變革。所謂解放思想,是指為了推動發展,自覺擺脫過時的思想觀念、思維模式的束縛,樹立符合發展要求的新思想、新觀念、新思維、新模式,實現思想與實際、主觀與客觀相符合,做到與時俱進、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實質是進行思想和理論創新。解放思想說易行難,必須全面掌握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勇于進行自我革命。
唯物辯證法的基本思想是:“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各個看似穩定的事物及它們在我們頭腦中的思想映象實際上都處在生成和滅亡的不斷變化中。”客觀實際是指外在于我們主觀意識的事物或者現象,而思想觀念是實踐主體通過自己的認識活動建構的關于客觀實際的思想映象。馬克思主義認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人和動物的區別在于人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和改造世界。認識和實踐的關系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不斷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理論和實踐、主觀和客觀的統一只能是具體的、歷史的。相對于實踐,人們的認識往往具有階段性、片面性和滯后性。隨著實踐的進一步發展,客觀實際發生了變化,人們的認識也應該與時俱進,隨之進行調整。然而,思想觀念一經形成,就具有相對獨立性和穩定性的特點,其能動的反作用體現在維護或批判社會現實、調控社會的發展和人的活動上。當思想觀念符合客觀實際的發展趨勢和變化規律,就能引領時代的發展;當思想觀念不符合客觀實際的發展趨勢和變化規律,就會成為發展的桎梏。人類社會和文化傳統對于穩定、秩序和規范的強調,使得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傾向于穩定和保守。一個組織或個人的思想一旦嚴重滯后于客觀實際的發展,就會缺乏生機、死氣沉沉,發展變得緩慢甚至出現停滯,進而必然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落敗。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首先要破除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障礙,打破束縛人們思想的精神枷鎖。
解放思想是實踐主體通過思想的主動調整來適應客觀實際的過程,必須遵循唯物辯證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與此相對應,解放思想也是一般性思維方式變革與思維范式變遷的統一。受不同世界觀和知識背景的影響,不同主體對于客觀實際的認識存在很大的區別。要做到與時俱進地解放思想,關鍵是要有一個良好的學風,要深入調查研究,深刻把握客觀實際的發展趨勢及其變化規律。唯物辯證法要求,要用客觀的態度看待客觀實際,盡可能摒棄主觀偏見和主觀意愿的干擾,避免落入主觀主義的陷阱;要用全面的觀點看待客觀實際,以多樣化的視角從整體上把握客觀實際,避免犯“盲人摸象”的錯誤;要用聯系的觀點去看待客觀實際,跳出小環境的約束,在大環境中把握小環境,避免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要用發展的觀點去看待客觀實際,把握客觀實際的發展趨勢和變化規律,避免只見當下,不知過去、不見未來。
解放思想是思想觀念的革命性變革,必須有自我批評、自我否定的勇氣。要敢于自我革命,堅決破除陳舊觀念的束縛、克服素質能力欠佳的局限、戰勝對于風險挑戰的恐懼,敢闖敢試、大膽創新。從內在機制上看,解放思想表現為人們從保守到開放的思想觀念、從習慣性到創造性的思維方式、從傳統到現代的生活方式等。解放思想的主要障礙,一方面是經驗主義、教條主義等導致的思想保守僵化、落后于時代,另一方面是唯意志論、直覺主義等所導致的思想天馬行空,無視客觀規律任意馳騁。思想保守僵化和思想任意馳騁,都會給發展改革事業造成極大的損失。
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解放思想的方向和原則
回顧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改革開放源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過程同時就是不斷進行思想解放的過程。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中國的改革開放才能夠沖破各種阻力和干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實現了中國社會從溫飽不足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推動了世界現代化歷史進程。
解放思想必須堅持正確的方向。正是因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始終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從而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改革開放的方向是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更張。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既要以四項基本原則保證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又要通過改革開放賦予四項基本原則新的時代內涵。
解放思想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解放思想是一個從少數人開始、通過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創新進而向整個社會逐步擴散的過程,領導干部的思想解放在此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廣大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因而也是解放思想的主體。要尊重人民群眾的實踐和選擇,及時把人民群眾的成功實踐經驗升華為黨的理論和決策指導思想,再通過闡釋引導使人民群眾理解接受,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形成推動社會發展的強大動能。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
新征程上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自覺解放思想
立足不同的歷史階段、不同的歷史條件,解放思想必然具有不同的內容、要求和特點,具有不同的時代特征和意義。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構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四梁八柱”,擘畫了氣勢恢宏而又清晰具體的改革藍圖。我們要按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部署,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新時代更高水平的改革開放。
當前,改革又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頭,推進改革的復雜程度、艱巨程度前所未有。我們要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主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總目標,堅決破除妨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不斷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推之者榮擋之者辱;時代的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黨的思想理論創新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必須在中觀和微觀層面上通過普遍的改革創新而具體化到社會各個層面的實踐中,否則就只是一種理論上的藍圖,難以發揮有效作用。在這個意義上,解放思想就是為了更好地用黨的創新理論統一思想、統一行動。讓我們在黨的創新理論的指引下,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向著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