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黃進(江蘇警官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政治價值觀是價值觀教育的重要一環,相較于其他價值觀教育更具有政治傾向性,也更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特征。大學生政治價值觀情感認同實質上是政治價值觀教育被大學生群體所認可、贊同并愿意踐行的過程,是政治價值觀教育實現終極旨歸的必經之路。加強新時代大學生政治價值觀教育情感認同研究,是立德樹人的迫切需要,是扣好大學生的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現實需求。
大學生政治價值觀作為大學生價值觀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指的是大學生這一特定主體對政治世界總的看法、評價、態度及行為傾向,包括其看待、評價某種政治系統及其政治活動的標準,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主體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的選擇標準。我國高校是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以及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陣地,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戰場,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更多能擔負起中華民族復興大業,能為黨和國家永葆生機做出突出貢獻的卓越人才隊伍。只有確立正確的政治價值觀,高校培養的人才隊伍才會明確“走什么路”的問題,才會緊跟著黨的步伐,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道路昂揚前進,心甘情愿地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只有確立正確的政治價值觀,高校培養的人才隊伍也才會明確“怎么走路”的問題,腳踏實地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業砥礪奮斗,自覺地為全社會和人民造福。
然而,當前新時代大學生政治價值觀教育情感認同面臨著一些挑戰與不足。比如,部分教育者素養能力不足導致政治價值觀教育未實現情感喚醒,教育內容選取不全面導致政治價值觀教育未實現情感刻寫,教育方式運用不科學導致政治價值觀教育未實現情感互動等。這就需要改進方式,進行新時代大學生政治價值觀教育獲得情感認同的路徑優化。
本領拓深:教育者夯實自身素養牽引情感脈絡
突出政治引領,深蓄理論功底。教育者要想做好“傳道者”、想用理論的高度征服受教育者進而獲得情感認同,就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政治素養,突出政治引領的關鍵作用,強化自身的理論功底,這是作為一名教育者的首要任務更是一名政治價值觀教育者的必備要求,必須予以重視。
培育積極情感,涵養情感思維。教育者若想用真情實感打動受教育者,使其感受到充分的情感關懷和良好的情感體驗,進而獲得他們的情感認同,就必須著力充實自身的積極情感,培養自身的情感能力,這是當前社會對教育者的期待和要求,同時也是大學生政治價值觀教育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積極推動因素。
情理交融:合理設定教育內容引發情感升華
關注情感訴求,正視利益需求。大學生產生的情感認同一定是建立在其利益需求能夠得到滿足的基礎上的,作為教育內容面臨的主要教育對象,其對內容的認同接受程度影響著政治價值觀教育的有效性實現。為此,對大學生合理訴求的關注和滿足應是政治價值觀教育內容的應有之義,其若想真正地深入人心就必須考慮到大學生切身的需求。首先,教育內容要積極關注大學生群體的情感訴求。俗話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政治價值觀教育內容若想吸引受教育的大學生,“感其之心”,那就必須注意“合乎情”。其次,教育內容要正視大學生群體的利益需求。這就需要政治價值觀教育對這種利益需求進行一個清楚的辨別,即對于大學生正當合理的利益需求,教育內容應該給予正視和肯定,并盡可能滿足。對于哪些不合理的利益需求內容要明確制止,并進行合理引導。
結構優化聚合,凸顯生活底色。大學生政治價值觀教育在注重科學性內容教育的同時還要著重豐富人文化內容。教育內容中要充分體現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政治、人與社會關系的內容以及引導人在情感、意志、信仰等方面問題的內容,展現趣味性、啟迪性內容等等,力求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一言以蔽之,科學性內容與人文化內容是相互補充、相互策應的,將二者優化整合能發揮出最大的教育效果,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方法迭代:優化設計教育方式深化情感表達
展布操演政治儀式,實現“教”與“學”雙向互動。作為一種象征性活動,政治儀式憑借信仰構筑、秩序建構、情感提升等功能特質,成為形塑國家認同、政治認同和情感認同的重要介質。因此,政治儀式的功能特質有力契合了政治價值觀教育情感認同的需要,不同于單一的課堂授課與實踐活動,政治儀式的展布操演作為政治價值觀重要教育方法之一,始終以情感為核心要素,通過喚醒大學生的情感需要,引發學生們情緒感染,使得學生與政治教育產生了親密的情感契合,為增進政治價值觀念認同提供了強有力的情感支點。通過舉行政治儀式傳達與政治價值觀相符的主題內容,使大學生感受共同的情感體驗,當出現高強度的情感共鳴時,大學生的認同感得到提升,并潛意識地接受政治價值觀教育的內容。
聯結統籌多維載體,實現“線上”與“線下”融合并進。大學生政治價值觀情感認同的實現正是需要傳播速度快、交互性強的新興媒體豐富其形式、提升其傳播度。因此,單純運用傳統課堂教學載體導致的簡單化教育方式可以通過網絡載體、傳媒載體等多維載體合力,形成線下“面對面”因材施教與線上“高聯動”互動互助的嶄新教育方式,增加大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自主性、自育性,促進大學生實現政治價值觀教育情感認同。傳統教學載體、網絡載體、大眾傳媒載體、文化載體等都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融合發展,根據信息傳播方式不斷變化,創造出綜合性的教育載體,使各載體能夠發揮自身最大作用,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在政治價值觀教育中認知、參與、踐行,從而實現真正的情感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