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王 穎
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必須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快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形勢,培育形成規模宏大的優秀文化人才隊伍,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把文化自信所蘊含的力量充分激發出來,不斷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有力精神文化支撐。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縱觀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任何民族的復興無不伴隨著文化的興盛,任何國家的衰落無不意味著文化的沉淪。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的高度信心,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造力的高度信心。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堅定文化自信,并將其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強調“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理論層面深入回答了文化建設中帶有方向性、根本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指明了我國文化建設的前進方向和發展路徑,在實踐層面將文化作為治國理政重要資源,極大地提升了文化的地位。新征程上,文化自信所產生的精神力量將使14億多中國人民更有信心去面對各種風險挑戰,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特別是在文化愈發成為綜合國力競爭重要因素的今天,要堅定不移鞏固文化主體性,清醒認識我們的文化從哪里來、現在處在什么方位、又將走向何方,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始終堅持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增強億萬人民的志氣、骨氣、底氣,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把準正確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切實維護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安全。
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措施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動文化藝術日益繁榮,讓時代楷模、英雄模范不斷涌現,樹立新風正氣,持續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平、文明素養。鮮明獨特、奮發向上的革命文化,為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文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要做好革命遺址遺跡保護利用規劃,用好紅色資源,促進文旅融合,創新提供紅色文化產品,形成紅色文旅、紅色文創、紅色演藝等系列品牌,依托紅色文物設施,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活動,用生動鮮活細節講好紅色故事。在吉林,要緊密結合我們黨革命歷程重要節點,全面梳理黨領導吉林人民進行抗日斗爭的歷史脈絡,進一步講清講好革命歲月中可歌可泣的吉林故事,弘揚東北抗聯精神,讓紅色血脈代代相傳。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綿延數千年,蘊藏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文化密碼,積淀了深厚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形成了非常豐厚的文明碩果,諸如“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舍生取義”的犧牲精神、“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處世之道,“革故鼎新”的創新思想等。要推進“兩個結合”,找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點,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準確把握中華文化當代價值,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賦予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彰顯中華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的鮮明文化特性。
持續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形勢,培育形成規模宏大的優秀文化人才隊伍。要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在新的起點上縱深拓展,聚焦聚力以文惠民,做好公共文化服務事業,因地制宜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做強做大文化產業,使其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新引擎,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要完善網絡文化管理機制,創新技術應用,加快文化與科技融合步伐,扎實推進文化數字化,借助數字技術打造適合不同區域、不同受眾的傳播場景,推動文化產品精準化傳播。要把握新時代高水平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著力點,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完善符合文化領域特點的人才選拔、培養、使用、激勵機制,教育引導優秀文藝人才面向社會,直達基層,服務人民,為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