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陳雁云(江西財經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統籌推進鄉鎮(街道)和城鄉社區治理,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工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必須抓好基層治理現代化這項基礎性工作。”在視察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數字技術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應用日益廣泛,顯示出其在資源的收集、整合、共享和流通方面的巨大潛力,數字化賦能已成為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關鍵力量。
堅持數字化賦能基層社會治理的基本原則
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為社會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撐。為更好地理解和實施數字化賦能基層社會治理,我們需要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第一,堅持因地制宜原則,以系統思維推進基層數字化治理能力建設。在推動基層治理智能化的過程中,數字化賦能作用不可忽視。然而,由于各地在經濟發展水平、技術基礎以及社會文化上的差異,數字技術的應用和發展面臨著巨大的不平衡性,特別是“數字鴻溝”現象在城鄉之間、不同地區之間表現尤為明顯。因此,在制定智能化治理方案時,必須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經濟發達地區通常具備較為完善的數字基礎設施和較高的技術接受度,這為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先進技術的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在這些地區,智能化治理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優化政策決策,運用人工智能提升公共服務的精準性,從而有效提升治理效能。相對而言,欠發達地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數字鴻溝帶來的技術應用瓶頸。針對基層社會治理中的“數字弱勢群體”,應通過增強基層民眾的技術技能和信息技術能力,結合傳統服務與智能技術創新。
第二,堅持數字化轉型與社會治理融合原則,形成共同治理合力。數字技術,如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能夠打破傳統治理中的信息孤島,促進跨部門、跨區域的數據共享與資源整合,顯著提升治理效能。應堅持推動數字化轉型與社會治理的深度融合,通過引入大數據分析,實現基層治理的精準決策和實時響應,通過多元主體的數字化協同合作,實現基層社會治理更強的適應性和可持續性。政府應通過制定統一的數字化政策框架和技術標準,發揮引領作用,確保各方在合法性和規范性基礎上參與協同治理;企業作為數字技術的創新源泉,應在社會治理共同體中發揮關鍵作用,充分利用企業在數字技術領域的前沿優勢,開發針對基層治理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和平臺;對于公共服務或公眾,可以采用人工智能技術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提高治理的自動化水平,利用區塊鏈技術確保數據的安全性與透明度,增強公眾信任,并通過數字平臺促進公共服務廣泛參與,充分調動社會組織和公眾的積極性,最終形成共建共治共享高效的治理格局,推動數字技術在基層社會的深入融合與發展。
第三,堅持數字化賦能與人才教育結合原則,壯大智能人才隊伍。智能人才隊伍是推進數字化賦能基層社會治理的保障。一方面,應從基礎教育到職業培訓建立系統化的教育培訓體系,全面提升治理人才的技術素養和實踐能力。在基礎教育階段,應融入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科技知識,引導學生形成數字化思維。在高等教育階段,鼓勵高校開設數字治理相關課程,培養具備創新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的專業人才。而職業培訓和繼續教育應注重與數字經濟的發展相結合,提升在職人員的技術應用能力和治理水平。另一方面,實踐培訓和實習機會的提供至關重要。通過與政府機構、企業和社會組織的合作,設計模擬治理項目和實習計劃,使學員能夠在真實的治理環境中應用所學技術,提升實際操作能力。此外,應鼓勵和支持通過數據驅動的實踐項目,如社區數據分析、智能決策支持系統的開發等,提升基層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數字化賦能基層社會治理的應用模式
從公眾、企業和政府三個主體出發,數字化賦能的社會治理模式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可通過智慧服務平臺為公眾提供云服務,促進社會穩定。打造智慧移動APP,通過整合基礎公共服務和專項服務,打造智慧生活、工作一體化智慧服務。在日常生活中,打開“一卡通”APP,認證后的居民就可以一鍵開門,進入小區;點開“停車云平臺”,可以查看附近的停車場余位、預定車位、導航地點;APP中包含交通出行、美食用餐、智慧社區、企業服務、智慧政務、智慧園林、智慧教育、智慧公安及智慧管網等場景,用戶可快速通過所需場景進入。眾多智能化應用,讓數字界面進入尋常百姓家。此外,利用數字化歸檔、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及智能導覽系統等,使公眾尤其是年輕一代能夠隨時隨地訪問、學習歷史和新知識,鼓勵公眾分享學習體驗,增加互動參與,培養共同的文化認同感。這種認同感不僅增強公眾對國家和社會的歸屬感,而且促進社會穩定和諧。
第二,可通過數字化平臺為企業提供公開信息,優化企業發展環境。構建企事業單位系統上云、數據輸入的基礎平臺,使企業能夠及時獲得政策、法規等重要信息,減少不確定性和潛在的合規風險。同時,政府數字化治理通過提供在線審批和服務平臺,大幅簡化企業在各種行政程序中的步驟和時間,減少企業的運營成本。整合各部門各項惠企政策,設立專區在線提供咨詢、兌現、代辦服務,極大提升信息流通和企業便利性。此外,實施“線上一網、線下一窗”改革將使政策兌現更加便捷,通過這些措施為企業減負,幫助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免租金,并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顯著優化企業發展環境。
第三,可通過數字政府平臺為基層政府優化政務流程,提升決策質量。通過數字駕駛艙的建設,創建展示當地經濟指標的實時、全面、直觀的數字化平臺,整合GDP、固定資產投資、工業經濟、財稅金融等多維數據,通過“一屏總覽”和“一圖讀懂”的形式,提高信息獲取效率和決策精準度。深化數據融合共享,集中管理歸集自統計、發改、工信等部門幾十個類別的數據,構建全面的“數據倉庫”,促進政府內部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協作,從而提高基層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此外,通過可視化場景和多指標的展示,進一步加強數據的易讀性,提高決策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