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張志元(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要求,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當前,世界經濟已經進入新舊動能轉換期,我國經濟面臨諸多內部壓力和外部壓力,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所進一步產生的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可以為高質量發展創造新的增長極,以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價值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與此同時,數字經濟是伴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所產生的全新經濟發展形態,將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融入到經濟發展之中并發揮相應作用,有技術先進、影響面廣、應用性強和綠色智能化發展等特征。
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是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作出的重要戰略抉擇,拓展了當前經濟發展的內涵和外延。在推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過程中,通過實體經濟為數字經濟所提供的廣闊應用場景,進而推進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的產生,推動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為新時代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增長極。
同時,在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過程中誕生的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所產出的新產品,由于存在高科技、高質量的特性,可以在國內和國際雙循環中逐步占據主動,通過提供更優質的產品不斷滿足用戶需求,有效擴大內需和外需市場,進而促進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加速形成,對于優化產業布局、調整產業結構、激發實體經濟活力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踐進路
一是要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首先,推動網絡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提高5G互聯網的覆蓋面,加快5G基站建設和提高千兆光纖的網絡承載能力,為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及智能制造設備與智能服務設備的大規模更換和應用奠定重要基礎;其次,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平臺,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通過國家出臺制定相應政策支持,引導相關的超算中心、云計算中心和大數據中心建設,提高當前算力資源利用效率,為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提供豐富的算力資源;最后,大力推進數字智能設備的應用和普及,數字智能設備是實現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發展的關鍵一環,只有推動數字智能設備的大規模應用和普及,進而推動傳統制造業進行網絡化、智能化、信息化轉型,才能使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真正實現融合發展,迸發出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紅利。
二是要完善促進數字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首先,進行相應的頂層設計和開展相關的政策安排,打破數字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于實體經濟過程的體制機制障礙,掃清數字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藩籬,給予相應的政策措施,積極鼓勵數字科技成果轉化,以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激勵科研人員,積極推進數字科技成果轉化并應用于實體經濟中;其次,要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要不斷加強對數字科技成果的保護力度,進一步明確數字科技成果的歸屬、權益分配、使用許可等注意事項,在推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過程中,真正保護好科研人員數字科技成果的利益,樹立保護科研人員數字科技成果轉化的典型案例,為廣大科研人員推進自身數字科技成果轉化并應用于實體經濟廓清迷霧,保護好廣大科研人員的知識產權和經濟利益;最后,要形成數字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于實體經濟需求的平臺,搭建出一個科研人員、企業、政府進行溝通交流的平臺,通過這一平臺引導數字科技成果服務于實體經濟企業的發展,將數字經濟成果轉化與當前實體經濟的發展密切結合。
三是要完善數據要素參與生產分配的體制機制。首先,要完善數據交易環境建設,以政府為主導,牽頭建立數據要素交易平臺,制定相關數據要素的交易規則,確保數據交易環境的穩定可靠,真正發揮數據要素在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發展過程中的有利作用;其次,要以數據要素引導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不斷推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借數據要素的引入促進傳統實體經濟在全方位和全領域發生變革,以數據這一全新生產要素激勵并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推動實體經濟向個性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最后,要提高數據要素的供給質量,在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過程中需要高質量的數據要素,才能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個性化、產業化發展,進而推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良性循環。
四是要培養具有一定技術的復合型和創新型人才。首先,要形成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協同發展的產學研機制,要不斷探索推動產教融合和科教融匯,開展大量相關行業的實習培訓,以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為導向培養高素質人才;其次,要逐步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通過培養出大量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雙師型教師來優化教師隊伍結構,以雙師型教師培養出大量掌握一定技術的復合型和創新型人才;最后,要以政策激勵創新人才的培養機制,制定相應的人才引育政策,不斷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東北大學選送;作品選登時有刪節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