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孫泊、胡毅(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南通大學基地)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器”。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將全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按下了加速鍵。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上再次重申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性,指明了“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方向,提出了“要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要求,作出了“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新部署,這些新論述為中國式現代化指明了方向。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擺在首要位置。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的普適現代化不同,立足的是中國的實際國情,面向的是人民群眾,是全面的、系統的、協調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正因為“新”,所以黨和人民對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有了新要求、新期盼。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而實現高質量發展又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三者在邏輯上內在統一、層層遞進。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構建,不僅是一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要求我們在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向的同時,更加注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加注重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更加注重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方面要深化市場體制改革,完善市場規則,加強市場監管;另一方面要優化經濟布局,增強企業的競爭力,確保在關鍵領域站得住腳。這樣高質量發展這一中國式現代化的首要任務才有了新的活力,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才有了更好的體制機制支撐與保障。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上,黨中央重申“兩個毫不動搖”的突出地位,賦予它更深層次的涵義。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的基本方略。
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只有把公有制經濟鞏固好、發展好,同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有機統一起來,才能充分發揮各自的功能和優勢,繼續創造經濟快速發展的奇跡。一方面,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對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關鍵性作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核心目標是要做強做優做大,提高自身競爭力,最大程度適應市場變化趨勢。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會議指出要營造適合非公有制經濟平穩發展的良好環境,打破市場壁壘,共享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這有利于繁榮城鄉經濟、增加財政收入,有利于擴大社會就業、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新時代新征程中,我們必須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保各種所有制經濟能夠依法平等地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地參與市場競爭,并同等地受到法律的保護,最終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利于形成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格局。開放的中國是世界繁榮的重要引擎。歷史無數次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而進入新時代,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又成為改革開放的關鍵一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空間”。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于推動形成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意義重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中央更加重視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達到了歷史新高度。雖然面對著經濟逆全球化抬頭、國外貿易壁壘高筑等不利局面,中國依舊主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并且取得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顯著成就。作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核心組成部分,中國一邊在開放中探索創新突破,革新制度,一邊營造適宜改革的良好氛圍,凈化環境,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深度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改革進程,積極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同時建立健全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合規機制,在綠色發展、數字經濟、人工智能、能源等領域加強國際合作,涌現出“一帶一路”倡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一大批高質量國際性合作平臺。這一關鍵舉措不僅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同時也為全世界的發展中國家、欠發達國家甚至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現更高水平的現代化提供了全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