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周雨(廣州大學國家文化安全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袁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育與開放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到2035年實現“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全面加強”的總體目標。《國家安全法》《愛國主義教育法》等一系列法規中明確了國家安全教育在公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充分發揮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在高校大思政教育格局中的實踐作用,是保障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安全能力現代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托。
明確國家安全通識教育的實踐價值
居安思危的實踐價值。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國內外利益深刻調整,國家發展面臨的內外部風險空前上升,國家安全的總體化、多維化、社會化趨勢不斷加強。為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國家安全觀教育的實踐重心需要進一步下移。通過學習實踐,深刻領會國家安全的極端重要性,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
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價值。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不是一門隱性理論課程,而是在大思政教育格局中的一門重要顯性課程和實踐課程。將國家安全實踐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觀、國家觀、文化觀、道德觀、法治觀、歷史觀、民族觀等充分結合,既避免講大道理式的“硬融入”“表面化”現象,又為學生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思想觀念注入強勁的實踐動力。
主動回應時代需要價值。牢牢把握總體國家安全教育的政治屬性、時代屬性和戰略屬性,突出從國家利益全局視角開展大政治教育,以國家安全實踐教育充分回應中國式現代化和強國建設的時代課題,引導大學生樹立完善正確的安全觀和主動維護國家安全的積極意識,培養堅定不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國家安全教育實踐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普通高校開展國家安全通識教育取得顯著成效,國家安全教育融入大思政課也已全面達成共識,但嚴格來說,距離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實踐性要求和維護新時代國家安全的實際需要還有差距。
重知識輕方法。從大學生對目前國家安全教育的反饋來看,更多學生停留在“知道什么不能做”的底線知識層面,極少能達到“為了國家安全能做什么”的實踐方法層面。學生對于如何發現安全問題、如何研究安全問題、如何解決安全問題、學科交叉等能力掌握不足,所學知識缺乏綜合運用場景。
重傳統輕非傳統。從授課內容來看,目前通識教育內容大多為政治、國土、軍事以及間諜活動等傳統安全,在非傳統安全、新興領域安全、國家安全前沿問題等方面涉及內容較少。總體國家安全觀涵蓋廣泛,但現行教育內容跟大學生日常專業學習距離疏遠,甚至很多學生不知道本學科專業領域的安全問題。
專業師資力量不足。國家安全學是一個實踐性強且多學科交叉的新興學科領域,普通高校新開課程普遍缺乏專門從事國家安全相關研究的教師,對現有師資也缺少國家安全專門培訓。目前,普通高校的相關課程內容由原思政課教師團隊主授,不可避免地過度依賴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授課模式,導致教學針對性、實效性下降。
推進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與大思政的融合
近年來,高校已經陸續在大思政課中開展國家安全相關內容教學,但在課程內容設置、實踐功能融入、師資團隊建設等方面仍有進一步改進空間。
協調“安全課程”與“課程安全”同向而行,優化國家安全課程設置。“安全課程”與“課程安全”是在“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旨在表明國家安全教育課程在當前課程設置中的極端重要性。一方面,發揮國家安全課程與國家意志、國家戰略、國家發展需求密切相關的現實性、實踐性特點,加大國家安全內容在現有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框架中的占比。發揮好思政課程作為國家安全課程教學的主渠道角色,如在《思想道德與法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形勢與政策》等課程中以專門章節講授國家安全專題內容,并開設《總體國家安全觀》公共必修課程,在思政課教學中展現國家安全教育的思想性、全面性、系統性、復雜性、前瞻性。另一方面,圍繞總體國家安全觀交叉學科及延展性的特點,將總體國家安全觀融入其他學科專業課中。探討本學科能為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貢獻何種技術本領,從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角度學習專業課,主動把個人學業發展與國家安全發展需求緊密結合。
構建“以行促知”的知行合一實踐培養路徑,完善國家安全教育實踐功能融入。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從近十年出臺的《國家安全法》《反恐怖主義法》《網絡安全法》《生物安全法》《國家情報法》《愛國主義教育法》等法律,以及《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中教育部與科技部、工信部、生態環境部、國家衛健委、國家文物局、國家鄉村振興局等共同設立的一批實踐教學基地可以看出,國家安全教育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的“以行促知”的實踐性科學。一方面,要培養學生國家安全風險防范與識別能力。學生要結合自身專業主動了解世情、國情和社情,系統掌握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內涵和精神實質,認識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體系,樹立國家安全底線思維。既要掌握傳統領域底線安全問題,又要能夠識別新興領域的非傳統安全問題,以軍訓、情景模擬、案例教學、外出參觀、基地研學、特色公開課、專題討論、校園活動等形式開展國家安全實踐教育。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安全問題處置能力。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能力和自覺行動意識,熟練掌握交叉學科研究方法,開展跨學科實踐,將專業知識與國家安全充分融合,深刻理解安全是基礎、發展是目標,以正確的安全觀指導實踐,深入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建設一批研究中心、實踐基地,引導學生參與政府部門實習、國內外調查研究、科技創新賽事、社會輿情監測、合作研究等實操性較強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理實融合中建立國家安全問題識別能力、處置能力、研究能力。
打造“多元化實戰化”的教學團隊,提升教師國家安全課程建設的意識和能力。在新形勢、新使命的要求下,要著力打造“多元化實戰化”的國家安全教師隊伍,充分發揮教師隊伍“主力軍”作用。一方面,組建跨學科多元化的國家安全教師大團隊。組織承擔“安全課程”主體教學的思政課教師和開展“課程安全”教學融合的跨專業教師共同建立校級國家安全教育大團隊,集中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培訓,例如集體教研、集體備課,建立優質資源共享機制、跨學科經驗交流機制。同時,充分發揮教工黨支部、教研室、工作室等基層組織作用,在不同學科內部建立“課程安全”集體教研制度。另一方面,提升教師團隊的“實戰化”水平。整合校內外專門從事國家安全研究、國家安全管理的專家學者資源,通過選拔培訓、重要項目委托合作、實踐鍛煉、國內外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師團隊的“實戰化”水平。緊跟國家安全領域的熱點、重點、難點開展前瞻性實踐,帶領學生接觸真問題和現實問題,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