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鐘香妹、王仕國
一座座傳統村落,或掩映山間,或坐落溪畔,古樸的建筑、厚重的歷史、淳樸的民風,令人陶醉。傳統村落是農耕文明的“基因庫”,也是傳統文化的“寶藏匣”。因此,散落在中華大地上鱗次櫛比的傳統村落,既是人間煙火氣的氤氳,更是濃濃文化味的賡續。截至目前,我國共有8155個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并實施掛牌保護,16個省份將5028個村落列入省級傳統村落保護名錄,保護55.6萬棟傳統建筑,傳承發展5965項省級及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成世界上規模最大、價值最豐富、保護最完整的農耕文明遺產保護群。如此規模的遺產保護,對于世界人類文明保護與傳承而言意義非凡。因此,傳統村落保護,要置身于全面鄉村振興的歷史進程中,把傳統村落納入中華文明標識體系,既要塑“形”又要鑄“魂”,不斷注入新的時代精神,使其成為鄉村振興的寶貴歷史文化資源。這是傳承鄉村人文精神、促進鄉村人文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
加大保護力度,讓傳統村落的“生命力”更強。我國傳統村落歷經千百年的風雨洗禮,與自然山水和諧共生,孕育出了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循環往復的生態系統,塑造了相應的社會結構,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進程的物證。作為一個擁有悠久農耕文明史的國家,我國廣袤的國土上遍布著眾多形態各異、風情各具、歷史悠久的傳統村落。但由于鄉村間發展水平各異,資源稟賦存在差異,農民期盼也有所不同,既有共性問題,也有個性需求。為此,傳統村落保護既要塑“形”,也要鑄“魂”。一方面,要做好統一規劃、統一推進的總體部署,也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保護原有風貌,堅持“千村千貌”的原則,各美其美,不盲目跟風,堅決糾治大拆大建、拆真建假、失管失修、利用不當等突出問題,避免陷入“千篇一律”的同質化誤區。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繼承、創新優秀傳統鄉土文化,將其承載的耕讀傳家、鄰里守望、誠信重禮等鄉風民俗發揚光大,并把這些文化資源與推動鄉村振興結合起來,與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結合起來,讓其成為滋養社會、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的文化力量。由此,才能讓傳統村落形神兼備,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推動活化利用,讓傳統村落的“煙火氣”更旺。傳統村落既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形載體,更是“鄉音無改鬢毛衰”的無形鄉愁的深深寄托。保護傳統村落并非只是把它們圈起來,而是要在保護的同時用好用活傳統村落中所蘊含的歷史文化資源。傳統村落不是靜態的物件,而是古與舊、動與靜、人與物、形與魂的結合體,要推動傳統村落由“靜態保護”轉向“動態利用”,釋放古村韻味。首先,補足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大力實施村容村貌改善行動,注重傳統和現代的適度融合,滿足新時代群眾對宜居的新需求,將傳統村落活化利用和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園區、周邊景點相結合,全方位、立體式推進傳統村落的傳承開發和利用,繪就“詩與遠方”傳統村落新畫卷。其次,深入挖掘傳統村落中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發展特色旅游、文化創意等產業,增強傳統村落的造血功能,讓傳統村落更加炊煙裊裊。最后,持續開展“設計下鄉”。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統一部署,推進規劃師、建筑師、工程師、藝術家“三師一家”下鄉服務鄉村建設,充分了解當地民俗、文化、建筑元素、風貌特色,把傳統村落風貌和現代元素結合起來,堅持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突出鄉土特色和地域特點,設計富有鄉村文化的建筑,讓傳統村落的“煙火氣”更旺。
突出文化傳承,讓傳統村落的“文化味”更濃。傳統村落是中國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明珠,見證了華夏文明的輝煌與變遷。傳統村落承載著濃厚的家國情懷,強調勤勞、節儉、孝悌等美德,弘揚向上向善的道德觀念,將文化內核代代傳承,有利于建立集體身份認同凝聚人心。在傳統村落的保護過程中,要始終把文化傳承放在重要位置,深入挖掘傳統村落歷史文化資源,最大限度保持歷史風貌、整體格局和脈絡肌理,留住鄉土味道,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可以采取以村落為平臺、文化為底色、創意為引線的方式,實施村落文化創意產業項目計劃,讓更多人知曉村落文化。一方面,啟動“傳統村落保護宣傳活動”為主題的全媒體系列宣傳報道,發布傳統村落專題紀錄片、村志。同時,利用短視頻直播,搭建數字化平臺,全方位展現各個傳統村落的獨特內涵。另一方面,通過傳統村落的保護利用,激活鄉村動力、興旺農村業態、吸引人才返鄉,打造有別于傳統農村的生活方式和創業方式,探索在“保護中促進利用”、在“利用中得以傳承”的有效保護與發展策略,讓沉寂的古村“活”起來,讓傳統村落變成有歷史記憶的古味、文脈肌理的韻味和山明水秀時尚味的“新家園”。
綜上所述,留古韻、煥新生,保護中國傳統村落,就是守護一脈悠悠鄉愁。讓傳統村落的“生命力”更強、“煙火氣”更旺、“文化味”更濃,需要我們護住傳統村落中各類文化遺產的“形”,守住傳統村落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魂”,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讓傳統村落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讓中華文明的璀璨光芒更加綻放。(鐘香妹、王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