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意識形態工作、人類文明新形態、宏觀經濟治理、卓越工程師培養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王滿傳:不斷優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機制】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主任王滿傳指出,在總結千百年來黃河治理經驗教訓、把握黃河治理規律的基礎上,針對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現實狀況及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戰略要求,落實好這一戰略要求,需要把握其深刻內涵,即:堅持以保護為優先重點;明確保護的主要內容;抓住治理這個關鍵。在此基礎上,要把握和遵循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量水而行、節水優先;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堅持統籌謀劃、協同推進的主要原則,不斷優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機制。落實到執行層面,要牢牢把握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第一,持續完善黃河流域生態大保護大協同格局,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第二,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利用制度,提高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第三,完善防災減災體系,全力保障黃河安瀾。第四,推動發展方式全面綠色轉型,建設特色優勢現代產業體系。第五,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穩步增進民生福祉。
摘編自《光明日報》
【劉榮剛: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主任、編審劉榮剛表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但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形勢依然復雜嚴峻。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進一步完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都牢牢掌握在黨的手中。首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和鞏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地位。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健全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工作體系。其次要完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制度機制。要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持續抓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宣傳教育,引導人民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再次要完善輿論引導機制和輿情應對協同機制。要堅持以正確輿論引導人,唱響主旋律,壯大正能量。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全面提升輿論引導能力。最后要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我們在意識形態斗爭上不但沒有任何妥協退讓的余地,還要以敢于斗爭的精神、善于斗爭的本領主動應戰,牢牢掌握主動權。
摘編自《人民日報》
【馬敏:深刻把握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中國特色與世界意義】
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原黨委書記、原校長馬敏認為,以社會主義新型文明觀為載體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產物,有著鮮明的中國文化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所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恰好反映了人類文明演進的大趨勢,力圖超越百病叢生的西方現代文明,建構一個更能適應時代發展、更具生命活力的現代新文明。在發展前景上,中國式現代化不同于西方現代化和中國早期現代化,是試圖跨越資本主義的“卡夫丁峽谷”,創造一種能夠突破并超越資本主義現代文明的“人類文明新形態”。這種文明新形態的本質特征是新型社會主義文明,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底蘊,對西方現代化中公平正義價值的缺失進行反思和修正。中國式現代化所開創的人類文明新形態,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為實質內容,以追求公平正義和可持續發展為終極目標,蘊含社會主義的思想內涵、時代內涵和文明內涵,為人類現代文明的發展提供了社會主義文明形態的新道路、新選擇。當然,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創造是一個長期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還有許多實踐和理論方面的問題需要解決。要實現從理想到現實的跨越,就需要我們“立足中國,放眼世界”,沿著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發展的歷史脈絡不懈探討,為引領世界文明進步潮流作出更多新的貢獻。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李江濤:進一步提升我國宏觀經濟治理能力和水平】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李江濤認為,基于中國經濟治理實踐的“宏觀經濟治理”,是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的重要成果。新時代宏觀經濟治理具有鮮明特點。一是突出以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為戰略導向。二是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要手段。三是強調就業、產業、投資、消費、環保、區域等政策緊密配合。四是跨周期設計與逆周期調節并重。五是不斷創新并逐步形成了“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的宏觀調控思路。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對進一步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要突出體制機制改革,從多個維度綜合施策,強化重點、注重系統集成,統籌推進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一是進一步完善國家戰略規劃體系,強化國家戰略規劃體系和政策統籌協調機制。二是完善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等相互銜接、深度融合的機制。三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四是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摘編自《經濟日報》
【張振:推進卓越工程師培養改革工作】
天津大學教育學院院長、研究員張振指出,深入推進卓越工程師培養改革是時代之需求、教育強國建設之要求,也是創新驅動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關鍵。當前,卓越工程師培養改革還面臨一些痛點和堵點。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來襲與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對卓越工程師的能力素質和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入推進卓越工程師培養改革,全面提高卓越工程師自主培養質量的關鍵點在于人才培養模式革新,亟須在宏觀維度創新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在微觀維度優化專業核心課程結構,在制度維度構建學生、教師、學院、校企合作和區域合作等標準體系,從而適配新質生產力發展和新型工業化建設。因此,必須創新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重點在于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效銜接;優化專業核心課程結構,通過建設關鍵領域工程碩博士核心課程和產業需求導向的課程教材體系,重構與整合必要的知識點,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以此達成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目標;強化立德樹人理念,構建學生、教師、學院、校企合作和區域合作等標準體系,研制和修訂工程專業類教育質量國家標準、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團體標準,優化卓越工程師培養認證標準體系框架,形成卓越工程師培養通用標準。
摘編自《中國教育報》
(光明網記者 劉夢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