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蔡芝芳
建設教育強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我們要建成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應當具有強大的思政引領力、人才競爭力、科技支撐力、民生保障力、社會協同力、國際影響力。強調堅持和運用系統觀念,正確處理支撐國家戰略和滿足民生需求、知識學習和全面發展、培養人才和滿足社會需要、規范有序和激發活力、扎根中國大地和借鑒國際經驗等重大關系。“六個力”是對教育強國科學內涵的系統闡述,“五對關系”是對建設教育強國路徑選擇的科學指引,充分反映了教育強國建設的復雜性、艱巨性和系統性。我們要堅持和運用系統觀念,處理好“五對關系”,推動教育強國建設行穩致遠。
堅持教育的人民屬性,正確處理支撐國家戰略和滿足民生需求的關系。教育的人民屬性就是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支撐國家戰略和滿足民生需求在人民性上是辯證統一的。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更高質量更加多樣的教育需求;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才能體現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教育的支撐作用更加突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教育是基礎,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根本。建設教育強國,要站在新的歷史方位謀篇布局,統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培養國家重大戰略急需人才擺到更加突出位置。在以更高標準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歷史進程中,教育要更加積極地回應民生關切。“大國要辦強教育”,既要補齊短板又要提質增效,既要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又要順應民意期盼,回應人民群眾對公平優質教育的期盼。
堅持教育的政治屬性,正確處理知識學習和全面發展的關系。教育的政治屬性就是要回答“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這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知識學習關注的是專業素養,全面發展關注的是綜合素質,培養造就一大批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才能彰顯教育強國人才培養的本色。德育鑄魂、智育培根、體育強身、美育潤心、勞育煉志,“五育并舉”缺一不可。我們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不斷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斷鞏固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不斷強化核心素養培育,不斷創新“德智體”與“美勞”的深度融合和雙向奔赴,不斷拓展實踐育人和網絡育人的空間和陣地,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堅持教育的戰略屬性,正確處理培養人才和滿足社會需要的關系。教育的戰略屬性就是要實現高水平人才促進高質量發展。國家發展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這體現了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地位和作用,也提供了檢驗人才培養成效的重要標準。人才培養好不好,滿足社會需要最重要。如何把準時代脈搏,培養更多優秀的、符合時代和社會需要的人才,是教育強國建設必須修煉的內功。要優化高等教育布局,分類推進高校改革,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和拔尖人才培養,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配性,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
堅持教育的整體性,正確處理規范有序和激發活力的關系。建設教育強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就要遵循系統論的整體性原則、有序性原則,處理好教育系統整體和內部要素之間的關系。建設教育強國,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三者要系統布局、整體推進、協同發展,才能實現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的系統性躍升和整體性質變。教育綜合改革是為了破解教育強國建設中的思想觀念束縛和體制機制弊端,要強調立字當頭、先立后破、以立促破,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正確處理好規范有序和激發活力的關系。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全面提高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要抓好系統內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推動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形成資源配置有效機制,解決治理體系內部有序運行的問題;全面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要抓好系統外的適應性、針對性和靈敏性,調整優化學科布局,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形成追求卓越的核心競爭力,解決教育治理能力外部凸顯活力的問題。
堅持教育的開放性,正確處理扎根中國大地和借鑒國際經驗的關系。開放的系統才會永恒的存在。教育的開放性就是要保持從系統外部獲取信息、能量的狀態,內部的有序性和外部的開放性是決定教育系統保持生機活力的兩個方面,兩者相生相伴、相輔相成。我們要建設的教育強國應該具有強大的國際影響力,既要呈現鮮明的中國特色,也要體現自信包容的姿態,保持本色、博采眾長,從而實現對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的借鑒吸收,加快建設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要深入推動教育對外開放,統籌“引進來”和“走出去”,不斷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話語權,為全球教育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同時,還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走出一條真正體現中國精神、中國特色和中國優勢的教育改革之路。(蔡芝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