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倪雄飛(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教授);曾學龍(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要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制度機制,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推進這一制度機制的改革與完善,就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努力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動員參與機制、融入踐行機制和力量凝聚機制。
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動員參與機制
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引導各民族群眾不斷加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這其中也包括對中國式現代化等的認同。作為各族人民共同的偉大事業,中國式現代化當然需要各民族全員參與,也理應動員全體人民積極參與。這就要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動員參與機制,動員全體中華兒女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一起來想、一起來干。
首先,在觀念上要增強主人翁意識,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中國式現代化是各族人民共建共享的現代化,是靠勞動創造財富的現代化。一句話,各族人民都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決不能把自己置于局外人或旁觀者的地位。
其次,要健全各族人民投身現代化建設的動員參與機制。比如,在資源開發、產業建設上要健全維護群眾利益的評估和分配機制,在重點生態工程建設以及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中要擴大以工代賑實施范圍,在惠民政策上完善惠民補貼資金“一卡通”直達機制,讓各族群眾發自內心地感恩黨和政府,感恩中華民族大家庭,進而積極參與到現代化建設中來。
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融入踐行機制
團結奮斗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要義,也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本要求,更是中華民族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重要保證。縱觀黨的百年歷史,貫穿在其中的一條主線,就是緊緊依靠各族人民,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共同奮斗的正能量。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今天,各族人民要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最大的政治,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這一戰略支點,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融入踐行機制,努力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生活,轉變為實際行動。
宣傳教育上,要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常態化學習機制,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黨員干部培訓體系、國民教育體系和社會教育全過程,在重點抓好黨員干部和學生的基礎上,用好電視、廣播、報紙、新媒體等平臺,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矩陣。當前,要積極引導各族群眾正確對待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帶來的利益格局調整,真正做到理解、支持和參與改革,進而凝聚改革共識,匯聚改革正能量。
統戰工作上,要通過示范帶動、深入調查研究、參與政策宣傳、積極建言獻策,做好黨外知識分子和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政治引領工作,進一步健全政治引領機制;要通過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與公平競爭的各種不合理規定和做法,形成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的工作機制和良好氛圍;要通過完善港澳臺和僑務工作機制,引導港澳臺同胞和廣大僑胞心向祖國,齊心協力支持祖國建設,為國家發展凝心聚力。
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力量凝聚機制
首先,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無論是道路的選擇、總體方案的設計還是具體實施,都是我們黨帶領各級組織在引領和推動,各方面的力量也是黨通過其目標導向力、理論創新力、宣傳動員力、組織戰斗力、統戰凝聚力和自我革命力進行整合和凝聚。因此,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做到“兩個維護”。
其次,要進一步完善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發揮各民主黨派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的作用;要健全人才集聚機制,廣泛凝聚共識,廣聚天下英才,最大限度地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最大限度地把全民族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揮出來。
此外,要通過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把市場機制的力量運用好,尤其要善于借助資本力量,把資本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同時又要善于運用政黨和人民的力量使資本運行服從服務于人民,規避或盡可能降低資本帶來的負面效應,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另外,要善于運用科技的力量,進一步完善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不斷增強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