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綠色金融體系、全面深化改革、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張偉、魏文坤: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山東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張偉、魏文坤指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重大任務,明確改革路徑和具體舉措,為新時代新征程文化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把準正確方向,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鞏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地位,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聚力以文惠民,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為群眾提供更多高質量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與文旅發展、城市更新等有機結合,讓公共文化服務更具活力與魅力。堅持守正創新,賡續中華文化根脈,著力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深層次發展活力,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健全體制機制,深化網絡文化治理,著眼于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繼續加快突破核心技術難題,創新技術應用,增加網絡文化治理人才有效供給。聚焦以文傳聲,彰顯中華文明魅力,著力加強國際傳播內容與渠道建設,發揮國際傳播中心、數字文化企業、文化旅游等的作用,努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摘編自《人民日報》
【張永冀:健全綠色金融體系,助力經濟社會實現低碳轉型】
北京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張永冀指出,不斷健全綠色金融體系,是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充分發揮金融在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隨著綠色金融概念框架、標準體系等的逐步完善,我國已初步建立多層次綠色金融產品矩陣。新時代新征程,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強綠色金融體系建設,助力經濟社會實現低碳轉型。結構合理的綠色金融市場體系應是多層次、有序化且各市場間相互協調、互為補充的金融生態系統,從而滿足不同客戶在不同發展階段對綠色金融的異質需求。綠色金融功能的發揮,依賴于整個“雙碳”工作的落實完善,尤其是行業碳排放標準和監管、設立碳賬戶、碳核算和信息披露規則等綠色金融基座的建設。進一步健全綠色金融體系,必須加快完善綠色金融基礎設施。一是推動金融系統逐步開展投融資的碳核算,為綠色投融資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利用物聯網、衛星遙感等技術以及環境影響評估大數據模型,動態精準地管理綠色金融產品風險。二是制定統一的可持續披露準則,細化披露內容、披露方法和相關指標測算方法,并清晰描繪出不同規模、產權性質、機構類型分步實施時間路線圖。
摘編自《光明日報》
【張艷國:對全面深化改革經驗的總結生動展現當代中國發展的鮮明特色】
中國政治文化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張艷國指出,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經驗的總結和運用,標志著我們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認識進入新境界,是當代中國發展最鮮明特色的生動展現,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最鮮明品格的理論表達。首先是要做到政治堅定,理論自覺,實踐有力,事業有為,學用結合,知行合一,發揮“頭雁效應”,關鍵是黨員領導干部要起到學經驗、用經驗,懂原則、守規則的帶頭作用,在新的實踐中善于總結和運用寶貴經驗和原則。其次是要把堅定歷史自信與總結和運用寶貴經驗有機結合起來,提升總結和運用寶貴經驗的厚度和力度,做全面深化改革的積極實踐者、有為創新者、無私奉獻者。同時要把善于總結和運用寶貴經驗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總任務、新要求有機結合起來,站穩起跳點,找準發力點,對準難點,疏通堵點,攀升增長點,把改革的勢能、動能和效能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更加緊密地有機聯系起來,用過硬的“改革成績單”,充分彰顯和有力踐行“把改革進行到底”的意志、決心和莊嚴承諾。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張新平:深化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
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教育領導與管理研究所所長、教授張新平認為,人口結構變化已成為辦學管理者的首要關注因子,學校教育若要與人口變化有效銜接,就一定要拓展其對人口變化問題的理解,同時從人口變化這個族群概念出發,將人口流動變化、人口素養變化、人口觀念(文化)變化、人口政策變化等問題并置并予以前瞻性研究。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是公共教育服務中最基礎、最核心和最重要的方面,構成了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部分。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供給配置既要突出普惠性、均等性,也要讓社會民眾形成具體的獲得感,凸顯供給配置的可感可及性。審思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類型模式,至少存在兩種不同的模式,一種是適應模式,另一種是促進模式。適應模式是將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的著力點放到適應人口變化的方向。促進模式的根本點在于試圖以優質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來引導、推動實現理想的人口變化。一般而言,適應模式的運行質量受制于所提供服務的品質高低,而促進模式的運行質量則取決于創新意向的強弱高低。教育行政部門對于基于標準化發展起來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任務清單,應持開放態度,從而更好地履職盡責,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更加有力地發揮公共教育行政的作用。
摘編自《中國教育報》
(光明網記者徐倩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