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資本是一種專注于長期投資的資本形式,發展耐心資本是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發展耐心資本、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陳清: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積極發展耐心資本】
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清指出,耐心資本是一種專注于長期投資的資本形式,對資本回報有較長期限展望且對風險有較高承受力。發展耐心資本是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新質生產力主要由技術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要求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科技創新和技術突破具有產出不確定、研發投入規模大、回報周期長的特征,并非一日之功,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活動往往不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投資回報。因此,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需要引入更多金融資源,引導長期資金不斷加大供給。發展耐心資本,引導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和集聚,可在以下幾方面著力:一是加強鼓勵引導,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聚焦新領域新賽道,為發展耐心資本明確正確方向。二是優化市場環境,加強信息披露事務管理,強化重大證券違法犯罪案件懲治和重點領域執法,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健全重大技術攻關風險分散機制和社會信用體系和監管制度,為發展耐心資本提供穩定預期。三是促進資本市場規范發展,落實資本市場改革重點舉措,健全資本市場功能,建立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長效機制,為發展耐心資本夯實基礎。
摘編自《人民日報》
【王生升:夯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法治基礎】
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生升認為,在法治軌道上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做到經濟改革和法治建設相統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據,及時把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制度。具體而言,必須以憲法權威維護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確保市場經濟始終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發展成熟,在經濟體制改革實踐中必須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完善產權制度和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強產權執法司法保護。充分發揮各類法律法規的制度保障功能,在涉及國民經濟循環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快推進相關立法,完善要素市場制度和規則,完善促進資本市場規范發展基礎制度,規范各類市場主體的經濟行為。堅持在法治基礎上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完善涉外法律法規體系和法治實施體系,不斷夯實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法治基礎。
摘編自《光明日報》
【李虹、邢朝國:優勢視角為鄉村振興提供另一種工作思路和實踐框架】
北京科技大學文法學院李虹、邢朝國認為,為了避免鄉村社會對外部資源的過度依賴,激發鄉村社會內在的發展動力,中國特色的鄉村振興戰略注重從優勢視角強調挖掘鄉村社會在精準脫貧、全面振興過程中呈現出的優勢、能力及資源,重視鄉村社會自身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培育鄉村社會自身“造血”功能。對于鄉村振興而言,優勢視角提供了鄉村振興的另一種工作思路和實踐框架。優勢視角下的鄉村振興戰略,注重多方面挖掘鄉村的優勢和潛能,將鄉村視為充滿多種發展資源的綠洲,這些資源隱藏在農民、農村及周圍環境的各個層面,涉及鄉村自然、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維度,利用鄉村內生資源,激發鄉村發展的內在活力。優勢視角下的鄉村振興戰略強調尊重農民意愿,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讓村民感受到自己是鄉村的主人,自發參與到鄉村建設中,還注重鄉村文化歷史對“村”和“民”的重要意義,激發村民對腳下的土地產生情感,感受到鄉村不同于城市的獨特居住和生活魅力,產生對本土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構建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從而形成內生動力,主動參與建設并享受鄉村家園的生活。優勢視角下的鄉村振興依據農民的優勢特色,強化“授之以漁”的理念,增強“造血功能”,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促進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的長效性。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趙曙明:堅持以人為本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
南京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趙曙明指出,立足新發展階段,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必須正確認識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人的主體地位與價值意義,深刻理解以人為本與高質量發展之間的內在關系,為高質量發展賦能增效。“以人為本”是高質量發展的初心使命,錨定人民的更高層次需求,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人與社會的相互依存,不僅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新時代新征程部署工作、制定政策、推動發展的重要遵循。“以人為本”是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要堅持以人為本發展教育,深化人才發展機制,努力營造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制度環境,將人才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動力。“以人為本”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要堅持以人為本、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將不斷提高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標,統籌推進人的全面發展與物的全面豐富,切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期待。“以人為本”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新征程上,我們要將以人為本貫穿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推動人的全面發展與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實質性的進展,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而努力奮斗。
摘編自《新華日報》
(光明網記者徐倩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