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王志剛(江蘇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寶貴經驗,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的一條重大原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堅持人民至上,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強調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充分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一、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
《決定》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深刻認識到,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豐碩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實踐證明,我們必須始終將“人民”二字鐫刻在改革的旗幟上,以人民的滿意度、獲得感、幸福感為衡量標尺,堅定不移地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推動改革不斷向縱深邁進。
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是各項改革舉措的出發點、落腳點和著力點。《決定》就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加強人民當家作主制度建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強調必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保障和改善民生給予高度重視,積極響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們打贏了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并如期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在收入分配、就業、教育、社會保障、養老托育、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多個領域,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
二、以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將“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貫穿于改革始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必須自覺地將改革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決定》提出,必須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縮小城鄉差別,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一方面,健全推進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推動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險、住房保障、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等享有同遷入地戶籍人口同等權利。另一方面,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完善鄉村振興投入機制。完善覆蓋農村人口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制度等。
全面深化改革,要以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決定》提出,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完善收入分配和就業制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全面深化改革不是空中樓閣,而是根植于人民需求的沃土之中。改革要堅持問計于民、問需于民的原則,廣泛集中民眾智慧,真誠傾聽人民的心聲與訴求,及時回應人民的關切與期待。確保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使各項改革舉措更加貼近實際、更加符合人民的愿望與期待。
三、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民生領域各項改革任務落實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改革開放的主體力量。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與深化,每一個改革領域和環節經驗的創造與積累,都深深植根于億萬人民的智慧和實踐之中。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充分激發人民群眾參與改革的歷史主動精神,匯聚蘊藏在人民之中的無窮智慧,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尊重基層和群眾的首創精神,堅持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用新思路新辦法探索解決新領域新實踐遇到的新問題,努力創造可復制、可推廣的新鮮經驗,努力推動形成億萬群眾滿腔熱忱投身改革、萬眾一心支持改革、齊心協力推動改革的生動局面。
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問題導向,強化問題意識,順應民心所向,注重從老百姓的急難愁盼中找準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拿出更多改革創新的舉措,著力解決那些影響社會公平正義的熱點問題以及民生方面的難點問題。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發揚釘釘子精神,著力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決定》提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健全有效防范和糾治政績觀偏差工作機制。要始終保持迎難而上的氣概,鉚足勇立潮頭的闖勁,解決重大矛盾的能力品質,要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敢于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著力解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破解的重大體制機制問題。求真務實抓落實、敢作善為抓落實,明確各項改革實施主體和責任,把重大改革落實情況納入監督檢查和巡視巡察內容,以實績實效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檢驗改革。
【本文系2024年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2024SJZD001)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