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文字實錄】
虞海波:在當下的互聯網數字時代,作為青年學者、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如何能夠充分地利用新媒體技術和平臺,將黨的創新理論傳播有效地融入到網絡傳播過程中,真正讓思想政治教育、黨的創新理論傳播從紙間走向當代大學生和人民群眾的心間?
韓慶祥:這個時代的傳播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今天幾乎人人都有一部手機,而且時時刻刻離不開手機。這種“網絡化生存”的方式顯然有其積極進步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傳播效率的短、平、快。同時,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主要體現在用戶對網絡的依賴。因此,在黨的創新理論傳播過程中,既要發揮其中的積極作用,也要避免其負面代價。可見,從傳播的角度而言,我們應當有效地利用現代化的傳播設備、傳播途徑和傳播手段,與受眾心理更加契合,提高受眾對信息的接受效率。
虞海波:作為學者,對于自己的研究成果既要鉆得深,也要傳得開,尤其是黨的創新理論研究闡釋傳播,是每一個馬克思主義研究學者的使命擔當。那么,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發揮學者的力量,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有效地傳播?
韓慶祥:短時間內這都是一個難題,一部分專家對于短平快的方式傳播還有所顧慮,但是也不能否定這種方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當代社會,人人都有手機,隨時隨地可以打開手機閱覽,尤其是閱讀一篇短文章,或者通過短視頻學習了解一個觀點,比坐在書房里用很長時間看一本書要更為便捷,效率也更高。
因此,如何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我認為,通過網絡傳播的方式,可以把黨的創新理論分幾個層次來講,每一次講一個觀點,由淺至深,環環相扣。首先,應講好中國故事,故事的背后是觀點,感性的觀點會讓受眾有代入感,打開進一步了解新時代偉大成就的第一扇門;其次,應當講故事背后的道理,如果能讓受眾理解把握了一個道理,這就是一個收獲;再者考慮專家學者這一類受眾,向他們講一些學理,即道理究竟表達了什么樣的理論,然后考慮這樣的理論是否能變成一種方法論,從而在傳播的時候由淺入深。最后,在傳播過程中再往深處挖掘,去探究學理背后的哲理,進一步把哲理講透,就構成了故事——道理——學理——哲理的邏輯鏈條。
虞海波:作為當代的青年學者,我們用學術的話語能夠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深層次的含義闡釋透徹,用政治話語能夠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講清楚,也能夠用生活話語把中國故事、中國之治講明白?,F在很多學者,尤其是青年學者的困惑就在于如何將政治話語、學術話語、生活話語有機地結合,在此基礎上做好黨的理論傳播。這方面韓老師有什么經驗可以跟大家分享?
韓慶祥:堅持政治話語、學理話語和大眾生活話語相統一,本來就是一種方法論。馬克思的理論就是為人民大眾立言的理論,是人類解放、無產階級解放的理論,政治性很強,但是它是通過理論來武裝工人階級的,叫做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批判的武器,是指用一套理論,系統化的道理、學理來武裝工人階級的頭腦,包括1846年的唯物史觀,1848年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首次系統表述,以及《資本論》關于資本運作邏輯的理論。同時,馬克思也非常注重大眾話語。比如,1844年他提出了異化勞動理論,普通大眾對這一理論的理解有一定難度。在其晚年的時候,馬克思為了讓理論武裝工人階級,被大眾所掌握,就轉變話語體系和話語方式,使其大眾化。因此,1846年以后馬克思的著作讀起來又相對比較容易??梢?,馬克思就是把政治話語、學理話語和大眾話語相統一的典范。
現在我們講學理化闡釋、學術化表達、體系化建構,背后的道理、學理、哲理、原理,都是一種學理話語。這一系列都要被廣大領導干部學習掌握,要被尋常老百姓學習掌握,也要被學生學習掌握,就必須把它再轉化為一種大眾的、生活的話語。而大眾的、生活的話語恰恰有利于網絡的傳播、手機的傳播,這和現在短平快的傳播模式相吻合。同時,理論也不能講得太繁瑣、晦澀、抽象難懂,這都會影響傳播。要把理論的話語轉換為大眾日常的話語,通過這樣的傳播方式和傳播手段,多講大眾日常的話語。比如說講思想內核,就可以轉化為“思想芯片”,便于普通老百姓接受。
虞海波:因此,黨的創新理論傳播,核心是內容為王,是思想的力量。在傳播的過程當中也需要注重方式方法,這樣才能讓真正的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ū酒诩钨e:韓慶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一級教授、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虞海波(華北電力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