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首頁> 理論頻道> 文史科教 > 正文

丹青頌揚教育家精神

來源:人民日報2024-09-08 09:50

  作者:鄒芒(四川美術學院)

  油畫《董希文像》,作者鄧澍。

  中國畫《人民教育家衛興華》,作者高毅。

  連環畫《玫瑰園丁——張桂梅》之一,作者胡博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群體中涌現出一批教育家和優秀教師,他們具有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現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古今美術創作中,不乏表現教育主題、師者風范的精品佳作。在第四十個教師節即將到來之際,品賞相關畫作,既是向躬耕杏壇的辛勤園丁致敬,亦可感悟崇高精神、汲取奮進力量。

  禮贊高尚德行

  從“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自省自律,到“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理想追求,執著無悔的耕耘者們用行動詮釋著感人的精神力量。在古今畫作中,師者立德修身、以身許國的高尚品格熠熠生輝,為新時代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提供啟示。

  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十分重視德育,更以身示范、立德樹人。令人津津樂道的,是他青年時赴洛邑問禮于老聃。這也成為古今美術創作中的常見題材,著名如出土于山東省嘉祥縣武梁祠的漢畫像石《孔子見老子圖》。畫中孔子頭戴進賢冠、手持贄雁,以示鄭重;其對面的老子,戴冠著袍,拄杖相迎。二人皆為彎腰施禮之造型,在其中間,還有手推蒲車的小童,似為項橐,相傳此人為神童,亦曾指教過孔子。作品體現了孔子轉益多師、虛心求教的品格。

  當代中國大地上,許多人民教師教書育人、砥礪奮進,心懷“國之大者”,不計個人寵辱,成為美術工作者禮贊的對象。王曉明、張偉時、王洪章、郭旗合作的油畫《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黃大年》,選取黃大年教授生前調研黑龍江松科二井的場景,彰顯其科技報國、教書育人的理想信念。畫面中部,黃大年正在聽取匯報,神情若有所思。畫家有意渲染人物所處的空間氛圍,與背景處的鉆井平臺構成對比,形成極富張力的視覺效果,強化了人物的形象。又如,莫沁杰以吳文俊院士為主人公,通過具象寫實的手法,創作了油畫《大先生》。畫中人物手持拐杖側身立于講臺之上,正睿智祥和地望向畫外,黑板上工整清晰的數學公式,極富形式美感,折射出老先生致力于科教興國的執著奉獻。在這些作品中,美術工作者著力將表現人物“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代表性元素藝術地組合在同一畫面中,使畫作擁有源于現實的張力與穿越時空的魅力。

  新時代,圍繞優秀教師形象與事跡展開的美術創作,不僅使作品成為富有說服力的美育教材,也為主題性美術創作積累經驗、積蓄人才。

  致敬辛勤耕耘

  涵養育人智慧、更新教育理念、豐富教育實踐……教師們敬業立學的身影成為美術作品中一道動人的風景。

  一批美術工作者自發為“大先生”畫像,贊揚其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譬如,劉西潔的中國畫《蔡元培》以沒骨技法揮灑墨與色,追憶歷史煙云中美育倡導者蔡元培的風采。戴澤的油畫《畫家徐悲鴻》則飽含深情和緬懷之意,恩師揮毫時的場景,仿佛歷歷在目。鄧澍也曾為徐悲鴻、吳作人等恩師畫像。其中,她為董希文創作的油畫令人印象深刻。畫家定格董希文重走長征路寫生采風的一個瞬間:主人公牽著一匹黑馬逆風前行、眼神堅定,呼應其以身作則鼓勵學生腳踏實地、大膽創新的生動實踐。借助傳統的創作媒材、創新的表現手法,美術工作者將對師長的敬重呈現得生動而真摯,使之成為新中國美術史上的佳作。

  人民教師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給無數人以榜樣的力量,也給美術創作以靈感。“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衛興華,終其一生都奮斗在勤學求真的道路上。90余歲時,即使病痛纏身,他仍堅持每天學習、工作。有感于衛興華教授的敬業精神,高毅特意描繪了臥病在床的衛興華堅持與學生探討學術課題的場景,主人公那專注的神情令人動容。像衛興華這樣堅守耕耘的教師還有許多。劉昌明水彩畫《一個教師的工作臺》便以細致的場景描繪表達出對教師群體的敬意。貼著泛黃舊紙的墻面、藥瓶和墨水瓶之間的教案、脫漆的木桌、一副老花眼鏡……畫家在此調動了一切能夠反映老一輩教育者辛勤伏案的元素,象征著沒有直接出場的教師形象。“此處無聲勝有聲”的表達效果,令人回味無窮。

  近年來,越來越多美術工作者將個人情感與觀察思考融入多維度創作,使畫作在激發觀者共鳴的同時,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

  稱頌大愛之心

  好老師既傳道授業解惑,也是學生心靈成長的引路人。古今美術作品中,以大愛之心化育學子的師者形象,反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脈相承。

  師者之德操,不只體現為弦歌不輟的君子修養,更表現在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對“大國良師”的推重可謂自古而然。傳為唐代王維所作的《伏生授經圖》便再現了“伏生傳書”這一歷史典故。伏生為秦博士,焚書之禍時,甘冒生命危險,私藏《尚書》于壁中,而后歷經兵荒馬亂,卻始終不忘守護文脈薪火。待西漢建立,他更以90余歲高齡應詔,口授《尚書》。畫中伏生年事已高,瘦骨嶙峋,面容清癯,他坐于蒲團上,伏案指點經卷,似正向人講解義理。通過這一場景刻畫,觀者仿佛可以感受到伏生的驚人毅力和生命熱情。

  近代以來,“教育為公”的理念得到更廣泛的推崇。其倡導者、教育家陶行知,也成為美術創作的重要對象。吳為山雕塑《陶行知先生像》便展現了一位敦厚祥和、胸懷天下的師者形象。人物左手持書,右手抬起,身姿微微前傾,仿佛正在闡述其教育理念,鼓舞著莘莘學子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

  懷著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愛心,許多教師“擇一事終一生”。如“燃燈校長”張桂梅扎根貧困山區四十余載,幫助一批又一批女孩走出大山、走進大學。有感于她的大愛之心,不少美術工作者以其為主人公,通過中國畫、油畫、連環畫等多種形式,表現她用生命踐行使命、用情懷抒寫擔當的師者風范。連環畫名家胡博綜相繼創作了兩套連環畫,以細膩的藝術語言展現張桂梅心懷熱愛、躬耕山鄉的感人事跡。趙曉東油畫《清風撫過山梁》、吳緒經中國畫《云端學校的師生們》等作品則以獨特的藝術構思,表達對鄉村教師的敬重以及對我國教育事業呈現新氣象的欣喜。

  教育之光,薪火相傳。在教師節即將到來之際,向圖畫中的“人類靈魂工程師”、新時代的“大先生”再道一聲:老師好!

  版式設計:蔡華偉

[ 責編:王曉秋 ]
閱讀剩余全文(

您此時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聞表情排行 /
  • 開心
     
    0
  • 難過
     
    0
  • 點贊
     
    0
  • 飄過
     
    0

視覺焦點

  • 提高糧食生產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 如何理解貨幣政策的“適度寬松”

獨家策劃

推薦閱讀
發展數字經濟是我國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面對創新涌現、迭代迅速的發展態勢,我國積極順應數字經濟發展規律,審時度勢調整發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關鍵在于推進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糧食政策創設與制度創新,調動和保護好農民種糧積極性,讓農民種糧有奔頭,讓政府抓糧有動力。
2025-03-26 16:25
在當前中國的發展進程中,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是兩個至關重要的戰略方向。這兩大戰略的實施,不僅關系到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推進,也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關鍵步驟。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機構、人才、設施等創新要素最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城市的創新及發展,既需要制定明確的目標,還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和原則。
2025-03-18 09:13
全過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進機會公平、打破利益藩籬,讓維護社會正義的機制更加完善,持續性地疏浚社會成員上升發展流動渠道,確保每個個體都擁有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的機會。
2025-03-03 10:49
契合數字化、智能化的傳播格局,適應Z世代擁抱變革、表達活躍、實踐奮進的代際特征,以更鮮活的話語、多元的樣態實現有效觸達,彰顯理論的生命力與引領力,是做好新時代理論傳播的應有之義。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最重要的先導產業、基礎產業和戰略性產業,正在通過生產要素、生產資料更新、重組,生產關系、生產制度重塑,成為最具潛力、帶動力和深刻影響力的新質生產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帶一路”的主要目標之一是通過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實現共建國家的共同發展與繁榮。經過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標志性項目相繼建成并投入運營,為共建國家帶來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經濟學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角色,應該是在科學決定氣候目標的基礎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實現該目標,而不是將經濟考慮凌駕于科學之上,由經濟學決定溫升應該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數字絲路是我國新時期發展的戰略性選擇,是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新階段。數字絲路貿易的偉大實踐正在使古老的絲路煥發出新的光輝。
2024-10-10 16:04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國際關系學科建設顯著加強,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建設路徑都更加明確,要求更加清晰,學科建設明顯提速,突出體現在學術創新、實踐支撐、人才培養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鎮化進程的學科建設涵蓋了高等教育體系中為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需求而設立的大量相關專業和研究方向,在實踐中也是由一個龐大的職業群體共同推進著與中國現代化進程相伴的城鎮化進程。
2024-10-03 09:55
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為理論創造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為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4-09-19 11:05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的深入,數智化將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帶來更多的機遇和動力,助力中國實現美麗中國建設和“雙碳”目標,為全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網絡梗”越來越成為網絡空間講好正能量故事的優良載體。加強“梗能力”建設,是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高質量傳播的重要途徑。
2024-08-06 10:17
與“修昔底德陷阱”的預設恰恰相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向前發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將具有高碳匯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區域納入生態保護紅線范圍當中,實施具有規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數字治理,本質上是數字技術向多元治理主體賦能增效的過程,其目的是在數據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礎上,從多個層面對治理系統的感知、決策和執行能力進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我們更需要的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謂“理論”。
2024-06-21 16:53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必須用好總體國家安全觀這一強大思想武器,自覺運用其方法論原則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從整體上把握國家安全,不斷開創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