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法治建設、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網評工作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張婉蘇:以法治建設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
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婉蘇指出,法治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特征,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切實發揮法治建設的保障作用。一方面,全面推進立法科學化。在制定新法方面,積極推進對知識產權、生態環境、公共衛生等領域的立法工作,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法治保障。在修改舊法方面,著眼健全完善科技創新法律制度,修改專利法,新增專利開放許可制度;修改著作權法,完善網絡空間著作權保護等規定。另一方面,持續優化穩定、透明、規范、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引導資金投向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深入推進依法行政,推進政府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積極踐行“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的稅收制度,通過企業所得稅對研發創新進行激勵,減輕初始投入巨大的新興產業的稅負。同時,深入推進司法更加高效規范公正。牽住司法責任制這個牛鼻子,加快構建權責一致的司法權運行新機制,真正“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凡是進入法官、檢察官員額的,要在司法一線辦案,對案件質量終身負責,提升辦案質效,持續優化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
摘編自《光明日報》
【文豐安: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高質量發展】
重慶社會科學院教授文豐安指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努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經濟發展盡快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一方面,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完善要素市場制度和規則,完善流通體制,推動生產要素暢通流動、各類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潛力充分釋放;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努力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另一方面,加快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發揮好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夯實高質量發展和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物質技術基礎;圍繞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以國家標準提升引領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支持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摘編自《人民日報》
【黃益平: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黃益平認為,在推動國家創新能力提升、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過程中,保持一定高水平的開放是非常重要的。維護國家安全是必要的,但如果我們要推動經濟走向高質量發展,就同時需要保持開放,并且不僅是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發展中國家開放,對發達國家的開放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第一,主動積極地利用多邊框架,維護開放、公平、透明的國際貿易體系。客觀地來說,我們生產便宜的、經濟實惠的電動車、鋰電池和光伏板等產品,對很多發展中國家可能是有益的,我們應該團結廣大發展中國家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共同構建多邊框架,維持一個開放的國際貿易體系。第二,逐步克服宏觀失衡問題,包括投資過度、消費不足的問題。從根本上來說,這個問題就是國內的消費需求能否提升。結構性的舉措可能有周期性的效果,通過改善收入分配、增加福利支持等方式增加居民收入也可以幫助總體提升消費,消除國內供求之間的缺口。第三,支持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一方面是保持開放,另一方面是需要考慮在支持創新的過程中,產業政策能否變得更加高效和市場化,更加符合國際經濟環境的條件。
摘編自《北京日報》
【黃茂興、薛見寒:以全面深化改革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
福建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教授黃茂興;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講師薛見寒認為,中國要實現更廣泛深入的發展,要在新的領域實現更有力的突破,從根本上仍然要依靠改革。新征程上,我們要堅定不移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譜寫更加絢麗的華章。一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系統謀劃、統籌協調的核心作用,確保全黨全國在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始終統一思想意志、統一行動方向,形成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合力,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二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錨定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將更為成熟定型的制度優勢轉化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效能;以緊密結合我國歷史文化、具體國情、時代要求為遵循,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中國式現代化不斷推向前進。三是堅持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社會信用、公平競爭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健全重大政策溝通協調機制和重點領域制度規則;擴大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范圍,健全要素市場運行機制,推動生產要素暢通流動、各類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潛力充分釋放。四是堅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筑牢中國式現代化的創新根基。以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契機,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強科技創新頂層設計和區域空間布局,因地制宜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路徑,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和應用能力;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將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五是堅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多發展空間。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深入推進投資、貿易、金融等對外開放關鍵領域的體制機制革新;進一步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在鞏固東部沿海地區開放先導地位的同時,不斷提高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的開放水平;持續建設高水平開放平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有效連通國內市場與世界市場,深化雙邊、多邊和區域經濟合作,讓全球共享我國提供的國際公共產品服務。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董大偉:著力破解主要矛盾,做好理論網評工作】
董大偉表示,理論網評作為促進媒體融合發展、“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重要載體,如何更好發揮其理論宣傳和輿論引導作用,是各主流媒體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當前,用好理論網評作品這個理論傳播的重要載體,需要解決好理論評論的學理性與網絡評論的快捷性之間的矛盾、理論網評工作的迫切性與理論網評隊伍建設的滯后性之間的矛盾、理論網評作品的學術評價方式不完善與理論網評創作者獲得感不足之間的矛盾,并逐步建立健全理論網評創作隊伍。其一,堅持“遠近”結合,做到策劃先行、盡早選題。“遠”指的是“長期策劃”,各媒體單位在年初制定工作計劃或者每月、每周開選題策劃會時,就把自己掌握的各階段重要時間節點、重大事件或者重要活動確定下來。“近”指的是“即時策劃”,各媒體單位平時要及時追蹤理論熱點和動態,從中尋找適合理論網評發聲傳播的選題,早定選題、早約專家。總之,通過積極主動的“策劃先行”,可以為約請理論網評創作者和作品創作留出較為充裕的時間,有效減小理論網評人才不足帶來的不利影響。其二,堅持“內外”結合,立足自身資源稟賦擴充理論網評創作隊伍。“內”即立足自身自有人才資源,發揮各媒體單位多年積累、所能掌握和影響的特色理論專家資源優勢,從中培養挖掘理論網評創作者。“外”即輻射全國,面向全國黨校系統、社科院系統、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以及全國主流媒體理論部等專業理論研究部門和機構,征集或約請相關理論專家進行理論網評作品創作。通過這兩種方式,不斷擴大所在媒體單位的理論網評影響力,吸引更多的理論網評創作者投身到理論網評創作中來。其三,堅持“軟硬”結合,多措并舉激發理論網評創作者的積極性。一方面,積極完善體制機制,盡快建立理論網評作品的學術成果認定與評價標準,推動改善理論網評文章在學術評價體系中的地位,從精神獎勵層面提高理論網評創作者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各級主管部門和新聞媒體要進一步加強對理論網評的資金支持和獎勵,不斷提升理論網評創作者的創作獲得感和社會認可度。
摘編自《學習時報》
(光明網記者 趙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