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發展新質生產力”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新質生產力理論是關于生產力認識的中國話語和中國理論
新質生產力理論將我國在崛起過程中積累的成功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理論學說,揭示出發展中國家實現經濟趕超的一般規律。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周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研究中心許凌云在《北京日報》撰文指出,新質生產力理論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視為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必由之路,主張以原創性、顛覆性技術的突破實現生產力的躍升,通過解放發展生產力不斷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最終實現趕超。新質生產力理論展示出一條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以產業升級構筑競爭新優勢的趕超之路。在新質生產力理論的框架下,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載體。遵循這一理論脈絡,發展中國家要想實現對發達國家的趕超,就不能被動地接受國際分工,而應該主動以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推進產業升級,依靠產業的趕超實現經濟的趕超。詳情
發展新質生產力需精準定位路徑、實施靶向策略
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鄧曲恒在《經濟日報》撰文指出,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搶抓機遇、找準路徑、靶向施策。一是要加快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推動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促進區域產業協同發展。促進產業深度轉型升級,不僅能夠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而且有助于在全球產業鏈重構中贏得主動。二是要實現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這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客觀要求,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推動人才資源優化配置,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推動技術、人才、資金等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順暢流動,充分發揮市場的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不斷提升要素供需匹配效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三是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通過改革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逐步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讓各類先進優質創新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詳情
完善適應地方特色、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
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堅持系統觀念,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體制機制。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尹俊在《光明日報》撰文指出,要構建支持全面創新的體制機制,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核心動力。一方面科學制定戰略規劃,以新型舉國體制凝聚全社會創新資源;另一方面,加強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之間的產學研合作,激發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促進更多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優化生產要素配置的體制機制,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基礎條件。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促進要素的自由流動;同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引導生產要素向更具發展潛力的新質生產力領域集聚,并加強要素市場監管,防止市場失靈和系統性風險的發生。健全支持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的體制機制,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根本支撐。加大對傳統產業技術改造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強環保、安全等制度約束,完善推動戰略性產業發展政策和治理體系,引導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加強新領域新賽道的制度供給,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詳情
耐心資本通過強化金融對科技創新的支持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耐心資本作為秉持價值投資理念的長期戰略性投資資本,正在成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力量。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黃國平在《中國社會科學報》撰文指出,耐心資本通過跨周期長期投資,提供規避、防范和化解創新風險的手段和渠道,能夠增強對科技創新的金融支持。近年來,我國風險投資和耐心資本市場快速發展,為技術創新和高科技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持,但仍需要在發展戰略、政策制度和監管治理上不斷改進,釋放耐心資本發展潛能。宏觀調控發展層面,要立足金融強國戰略,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監管架構體系,加快監管體系建設與人才培養,培養具備廣博的經濟、金融和社會知識,又兼有較高科技素養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經濟社會治理層面,要持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強化政策制度協同,在政策和制度上保證耐心資本投資的進出自由,營造長期穩定環境。微觀運營管理層面,要加強金融科技賦能,幫助耐心資本更好服務于“數智化”時代的科技創新,促進金融科技發展,為耐心資本甄選目標企業、參與創新治理、優化投資策略提供更加精準化、多元化的工具手段,促進金融資源向科技型企業集聚。詳情
(光明網記者徐倩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