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全人類共同價值、發展新質生產力、全面深化改革、以人民為中心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徐艷玲: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徐艷玲指出,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是中國共產黨對“世界之問”和“時代之問”的科學回答,凝結著對人類前途命運的深邃思考,承載著引領人類文明走向和歷史發展潮流的光榮使命,具有充分的現實依據和歷史必然性。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共產黨本著對人類前途命運高度負責的態度,大力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謀求全人類共同利益,為實現人類美好愿望、開辟人類美好前途凝聚起廣泛價值共識,匯聚起強大價值合力。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要堅持理論自覺,對全人類共同價值的理論基礎、內容實質、目標前景等進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推進全人類共同價值的體系化學理化闡釋,深刻揭示全人類共同價值內蘊的兼容性、開放性、時代性、共建性等特質。加強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國際傳播,使其在世界范圍內“傳開”與“叫響”,是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的題中應有之義。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根本之道,在于把全人類共同價值具體、現實地落到全球治理的實踐中去,堅持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摘編自《光明日報》
【鄧曲恒: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找準路徑、靶向施策】
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鄧曲恒認為,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搶抓機遇、找準路徑、靶向施策。一是要加快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推動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促進區域產業協同發展。促進產業深度轉型升級,不僅能夠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而且有助于在全球產業鏈重構中贏得主動。二是要實現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客觀要求,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推動人才資源優化配置,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推動技術、人才、資金等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順暢流動,充分發揮市場的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不斷提升要素供需匹配效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三是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通過改革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逐步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讓各類先進優質創新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
摘編自《經濟日報》
【岳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抓住重點、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岳奎指出,只有抓住重點、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把中國式現代化從藍圖變為現實。具體而言,需把握好三個“突出”:突出體制機制改革,通過體制機制改革,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突出戰略性、全局性重大改革。深化改革需注重系統性,具備戰略和全局意識,改革頂層設計要強調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以全局觀念和戰略思維推進。同時,要勇于突破改革難點,應對風險挑戰,處理好經濟、社會、法治等關系,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做大經濟蛋糕,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必須堅持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確保平等競爭和法律保護。深化改革應以經濟體制改革為核心,建立全國統一市場,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改革應圍繞發展這一核心任務,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完善管理監督機制,增強管理部門的戰略協同。同時,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完善要素市場制度和規則,激發創新活力,釋放市場潛力,實現市場與政府的有效互動,為深化改革提供動力。
摘編自《中國教育報》
【任慧英、王琛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
西安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任慧英、王琛琛認為,首創精神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之義,是中國共產黨扎根人民、站穩人民立場的基本方法和內在要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根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人民主體作用。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的創造性活動,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科學技術事業發展中的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優化創新環境,加強鼓勵,才能持續激發人民群眾的創新活力和創造潛力,推動新技術、新產業和新業態持續發展,從而讓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讓我國在高質量發展上邁出堅實步伐。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是我們黨保持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的重要法寶,是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的重要動力,是推進黨的事業不斷前進的重要保證。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不僅深刻體現了對中國悠久歷史中民本智慧的繼承與超越,實現了傳統民本思想在現代治理體系下的創造性轉化;同時也是唯物史觀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原理的生動實踐,通過守正創新,賦予了人民主體論新的時代內涵,也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穩定推進和深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源泉。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光明網記者徐倩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