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樊祥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這一重要判斷,既為新時代新征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指明了方向,也為進一步探索老年教育的現狀與機遇、問題與挑戰、路徑與目標,推動老年教育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時代課題。老年教育是積極應對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推進老年教育高質量發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但與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要求相比,還存在對老年教育現代化重要性認識不足、體制機制不夠完善、優質資源供給不充分、老年教育學科建設相對滯后等諸多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視域下把握好以下關系。
老齡化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的一個基本國情。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2.97億,占總人口的21.1%,其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17億,占總人口的15.4%,按照國際有關標準,我國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老年人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者也是受益者,發展老年教育既可以提升老年人口的整體素質,也可以為老年人參與社會實現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提供堅實保障。應克服老年教育無所作為的思想,充分認識老年教育所承擔的獨特價值和社會使命,在推動老年教育需求由生存型向發展型、由生活保障型向精神愉悅型轉型中大有可為、大有作為。
“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是我們黨確立的老齡工作方針,也是辦好老年教育的重要遵循。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強調將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充分發揮政府在推進老齡事業發展中的主導作用,“促進有條件的學校開展老年教育、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老年大學(學校)”。《意見》頒布以來,我國老年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2023年3月國家老年大學掛牌成立,標志著我國老年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但同時,老年教育仍面臨配套制度設計不夠完善、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足、經費投入缺少保障等問題,這就需要處理好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市場配置的關系。一方面,要繼續充分發揮和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的體制優勢,創新老年教育體制機制,成立老年教育專門工作機構,完善國家—省—市—縣四級老年大學教育體系;加強頂層設計,制定老年教育發展規劃、出臺老年教育法律制度,建立老年教育投入保障機制,推動老年教育政策落地見效。另一方面,要改革以公益性和服務性為主的傳統老年教育模式,針對老年教育相關支持政策有待完善、經營主體發育緩慢、政府經費投入不足、優質資源供需不平衡的實際情況,鼓勵民辦教育機構、養老企業等社會力量開展老年教育,并給予稅收、政策等方面的支持。特別是針對老年教育高端服務型產品,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導入社會資本提升老年教育市場化和產業化水平,最大限度滿足老年教育差異化、個性化的服務需求。
老年教育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教育對象的“老年化”,特別是由于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巨大、整體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老年人學習還習慣于面對面授課、人與人交流、空間和時間相對固定的教學模式。然而,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為標志的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和發展,特別是線上教學和虛擬教學徹底顛覆了學習的途徑和模式,正迅速推動老年教育由傳統手段向數字化學習深度轉型。這就要求推進老年教育現代化要積極穩妥、區分情況、分類推進。一方面,充分依托現有的國家—省—市老年大學辦學體系、縣—鄉老年學校、村(社區)老年課堂和各類老年教育機構,主要針對高齡老人、農村偏遠老人、對網絡學習存在心理陌生感的老人,開辦線下老年教育課程,為老年人提供大眾化、普惠性和公平性的學習機會,確保老年教育的覆蓋面;另一方面,要發揮數字化賦能作用,打破時間空間限制、實現線下線上優勢互補,以數字化技術完善老年辦學體系、豐富優質資源供給,解決老年教育師資力量不足;建設老年人數字體驗中心,提供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學習形式,不斷滿足時代化、便捷化、個性化的學習,真正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實現老有所學、學有所樂,不斷提升老年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目前,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加深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對老年教育是什么、為什么辦老年教育、怎么辦老年教育、為誰辦老年教育和誰來辦老年教育等方向性和基礎性問題亟需進行理論的回答。相對而言,老年教育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不夠,多學科交叉研究和實證研究相對薄弱,原創性理論研究和科研成果匱乏。應加強老年教育學科建設,綜合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現代醫學、統計學等學科知識,深入研究老年教育的對象和范疇、理論和方法、規律和特點,進一步厘清老年教育與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終身教育的學科邊界。充分利用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積極借鑒國外老年教育實證研究的路徑與方法,開展定量研究和數據分析,進一步提升研究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實效性。同時,要堅持多管齊下、多措并舉,鼓勵老年教育主管部門、開放大學(老年大學)、老齡委、民政、高等學校、社區、文化和社會力量開展老年教育研究,既可以解決老年教育研究力量不足、師資隊伍人員短缺問題,也能為老年教育研究提供具體的問題導引和成果轉化渠道,實現老年教育工作與老年教育研究雙向互動。(樊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