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效率與公平、政府治理理論、生態保護修復投入機制、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孫成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實現效率和公平的動態平衡】
孫成龍認為,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既有利于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又有利于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充分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一方面,效率意味著通過更少的投入實現更多的產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更高效率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特征。另一方面,公平是人類社會的永恒追求。在實踐中,一個國家或社會如果能夠處理好公平問題,就可以實現社會和諧安定;如果處理不好,則容易激發社會矛盾。必須不斷促進社會公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既不能片面追求效率而導致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窮者愈窮富者愈富,也不能忽視公平所具有的歷史性和相對性去追求超越發展階段的公平而影響社會活力的釋放。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要做到統籌兼顧、有機結合,在發展中實現效率和公平的動態平衡。
摘編自《人民日報》
【郁建興、高翔、黃飚:建構數字時代的政府治理理論】
浙江工商大學黨委書記郁建興,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高翔、黃飚認為,建構一個數字時代政府建設的宏觀理論,包括視野、內涵和路徑等三個面向。從視野來看,這一理論應當以推動全球“數字向善”為使命。當前,數字化已成為全球趨勢,中國目前正逐步從工業時代的后發狀態,轉變為數字時代的先鋒成員,積極擁抱數字技術、探索數字治理,中國數字政府的建設實踐成為人類社會探索數字文明的一個重要嘗試,當代中國學者在建構數字政府宏觀理論時,應把中國數字政府建設作為研究對象,同時關注美國、歐洲等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有益經驗,始終抱有對數字時代人類福祉的普遍關心。從內涵來看,數字政府的宏觀理論應以推動政府治理范式革命為研究取向,將政府重新放回到與市場、社會的互動之中,從宏觀視角的政府職能轉變、中觀視角的政府組織再造和微觀視角的治理工具創新等出發,系統探討工業文明向數字文明轉型過程中政府建設的應有內容。從路徑來看,這一理論以尋求數字政府建設的“戰略框架”為核心定位,數字時代的政府建設,不是在靜態場域中尋求唯一均衡解,而是在與數字技術、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的交互演進中尋求動態優化解。
摘編自《光明日報》
【劉磊:構建多元化生態保護修復投入機制】
劉磊指出,現階段,建立多元化的生態保護修復投入機制仍然面臨一些難題,一方面,生態保護修復過程中依然面臨“重保護、輕利用”的路徑依賴;另一方面,生態保護修復資金投入的市場化機制仍不健全。進一步深化改革,建設多元化的生態保護修復投入機制,一是要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促進生態保護修復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拓展延伸生態產品價值鏈,將生態保護修復的環境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二是要推動生態保護修復領域的投融資機制創新,探索綠色債券、環保產業基金、碳交易等投融資方式創新,提高多層次資本市場對生態保護修復的支持力度,豐富和拓寬生態保護修復的投資收益。三是要建立生態保護修復的工作協調機制,健全和完善生態保護修復的協調聯動機制,在生態資源的保護、修復、利用等環節體現全過程參與,實施全流程監督,形成多元化投資方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社會合力。四是要完善生態保護修復的法律制度和標準規范,加快制定和完善生態保護修復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科學制定生態保護修復的目標與任務,確定投資風險與收益的分配規則,劃分保護與利用的權利與責任,為多元化的資金投入提供穩定的政策預期,進而建立多元化生態保護修復的長效機制。
摘編自《學習時報》
【毛振華:正確認識外商投資和企業出海】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教授毛振華指出,盡管歷史在推進,外商在華投資所處的背景有所改變,但外資企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沒有變。中國作為一個貿易大國,出口依然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出口本身是建立在互惠的基礎上,有必要加強公眾對于出口的正確認識。從出口企業角度看,訂單是一切競爭力的來源,也是企業生存的基礎,凡是對產品和服務形成需求的客戶,都應該秉承友好的態度予以對待。同時,要引導輿情和社會思潮,進一步優化外商企業在中國的營商環境。從企業出海的類型來看,可以分為“被動出海”和“主動出海”兩大類,無論對于哪種類型的企業出海,我們均需要正確認識和看待,需要明確企業出海不等于“資本外逃”。從國際經濟的發展軌跡看,企業出海也是一個必然趨勢。企業出海意義重大,有助于鞏固我國的供應鏈優勢,也有助于穩定我國的經濟增長大盤。應當在宏觀政策領域對企業出海給予鼓勵和支持,同時在社會輿論方面給予正確的引導,相關學者應當客觀理性地向社會發聲,避免錯誤的思潮蔓延,不斷為我國的外貿與經濟爭取更好的外部環境。
摘編自《北京日報》
(光明網記者徐倩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