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數據要素、全面深化改革、科技金融、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趙春明:持續推動數據要素投入,增強產業鏈韌性】
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趙春明認為,數據要素作為數字經濟時代新型的生產要素,能夠通過提升人工智能應用水平、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引導企業進行動態調整等途徑,對增強產業鏈韌性產生重要影響。為此,應持續推動數據要素投入,充分發揮其增強產業鏈韌性的重要作用。一是加快數據要素的價值釋放。進一步提高人工智能的數據分析、智能生產和監管能力,提升企業對數據要素價值的利用水平,增強風險預測能力和外部沖擊抵抗力。二是充分發揮國家數據局的協調整合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國家數據局的頂層設計職能,使地方數據平臺在框架內運行,統一相關規則和口徑,提升數據獲取和使用效率,進而增強數據要素對產業鏈韌性的促進效應。三是加快生產網絡節點的企業數字化轉型,彌合上下游企業數字技術落差,擴大上下游產業鏈韌性一體化協同提升的企業覆蓋面,進而實現國家整體產業鏈韌性的穩固與提升。
摘編自《光明日報》
【韓振峰:把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內涵要求】
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韓振峰指出,面對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擘畫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戰略舉措,并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的重大原則之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著豐富的內涵要求。其一,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要充分尊重人民首創精神,不斷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活力,營造激勵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依靠廣大人民創造新的歷史偉業。其二,始終維護人民利益。必須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從人民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謀劃和推進改革,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其三,始終堅持人民共建共享。我們必須不斷把“蛋糕”做大、做好,也必須不斷把做大、做好的“蛋糕”切好、分好,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充分彰顯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其四,始終堅持由人民評判。要把為民辦事、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把為老百姓辦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準。
摘編自《人民日報》
【王皖君:有效破解科技金融供給側堵點難點問題】
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王皖君表示,有效破解供給側堵點難點問題,積極打造完善的金融市場、暢通的融資渠道和良好的金融生態,是發展科技金融的關鍵所在。在有效提升銀行機構科技金融服務能力層面,努力完善科創投資產業鏈,加強科技型企業信息庫建設,引導銀行信貸為重大科技創新領域、突破“卡脖子”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提供金融支持。在切實提高科技金融直接融資比例層面,持續優化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上市融資環境,加強科技型企業上市后備資源培育;不斷加強科創債發行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科創公司債券等融資工具。在積極發揮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市場中介的支持作用層面,進一步創新科技金融領域保險產品與險種,為企業的研發、生產、銷售、售后以及其他經營活動提供多元化的風險分擔機制;創新融資擔保業務模式,擴大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覆蓋面,支持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發展。在著力打造科技金融良好生態層面,要持續以財政和金融政策雙保障促進科技金融發展,健全科技金融監督、管理、服務機制;實施科技創新專項貸款和貼息等,加強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增信支持。
摘編自《經濟日報》
【陳詩波:多措并舉強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改革試點功能】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陳詩波表示,面對新需求新使命,自創區不僅要在高科技產業培育上發揮重要示范作用,更要大膽改革和先行先試,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帶動全面創新,加快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率,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中國式現代化探索新路徑。一是加強自創區頂層設計與體制機制建設。明確新時期不同自創區的職責使命與功能定位,支持自創區探索與創新功能區相適應的新型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考評體系;統籌推進自創區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及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等高能級政策創新平臺改革事項。二是強化自創區制度創新與改革試點功能。充分發揮自創區改革“試驗田”的作用,鼓勵各自創區發揮基層首創精神,樹立“全球選才”理念,探索“非禁即入”“底線監管”等準入和新興產業監管制度。三是提升自創區新質生產力與新型工業化引領帶動能力。聚焦產業發展方向,推動各類重大科創平臺同新型研發機構、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小試基地等在自創區協同化布局;支持和鼓勵科技領軍企業在自創區前瞻布局通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智慧能源、類人機器人等未來技術新場景。四是鼓勵自創區加快構建科技開放合作與產業創新協作網絡。依托自創區戰略平臺布局建設一批“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和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等開放創新平臺;鼓勵自創區有條件的單位牽頭承擔政府間國際合作研發項目,支持企業設立一批海外研發中心、離岸孵化器。
摘編自《科技日報》
(光明網記者 趙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