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王夢(華北電力大學黨建思政工作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和動力源泉,攸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能源工作,201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提出了“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新時代我國能源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年來,我國深入推動能源消費革命、供給革命、技術革命、體制革命,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能源事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能源安全新戰略立足百年變局下世界能源發展大勢、把握我國能源轉型歷史主動、因應現代化能源強國建設要求,深刻揭示了世界能源發展趨勢,系統闡明了我國能源發展內在規律,是新時代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大戰略決策和根本行動綱領,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能源保障。
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能源發展形勢,確保國家能源安全
當前,全球能源形勢正在發生復雜而深刻的變化,與此同時,我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是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能源安全新戰略立足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是我國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從國際來看,當今世界正處于新的動蕩變革期,俄烏沖突導致世界地緣政治格局劇烈震蕩、人為因素匯聚累積的極端氣候現象層出不窮、全球能源低碳轉型困難重重……諸多世界性問題愈演愈烈,此之變局席卷了世界每一個角落。能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石,當前階段下,盡管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但現代經濟發展在中短期內仍難以擺脫對化石能源的高度依賴。各國政府都尤為重視能源問題,國際社會也將其視為世界性戰略規劃,上升到國際戰略層面。此外,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思潮甚囂塵上,個別國家為維護既有利益,不斷采取政治、貿易等手段遏制有關國家能源產業發展,嚴重干擾了全球能源生產供應鏈的有序重構,嚴重影響了全球能源貿易的安全性。
從國內來看,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鮮明主題,能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其貫穿我國經濟發展始終,是助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與此同時,我國經濟正處于“提質換擋”的關鍵時期,實現“雙碳”目標,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要立足我國“富煤少油少氣”的自然資源稟賦來推進“雙碳”工作,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貫徹能源安全新戰略,真正確保能源安全。此外,隨著新型工業化、城鎮化深入推進,預計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能源需求仍將保持剛性增長,確保能源安全穩定供應、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推動能源體制機制變革、加快推動能源結構調整優化、開展更廣闊的能源國際合作等等都是我們亟待開展的工作。
新時代能源事業發展取得新成就、開創新局面
善弈者謀勢,善謀者致遠。新時代以來特別是能源安全新戰略提出10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國家發展和安全的戰略高度出發,積極推進一系列戰略性舉措和變革性實踐,我國能源發展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和標志性成果,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能源安全發展道路。
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是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轉變能源消費方式,大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以年均3%左右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國民經濟中高速增長。清潔能源消費比重不斷上升,煤炭消費比重由2012年的68.5%下降到2023年的55.3%,我國對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費增長的貢獻度超過40%,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優化。
穩定足量的能源供給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礎和前提。十年來,我國煤炭先進產能不斷釋放,油氣管網總里程翻倍,全國發電裝機容量超過30億千瓦,天然氣產量自2017年起連續7年每年增長超100億立方米,可再生能源歷史性超過火電裝機,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進一步完善,能源供給質量不斷提升。
科技創新是能源發展的不竭動力。十年來,我國不斷推進能源科技自立自強,著力培育新能源產業競爭優勢,取得了特高壓輸電、先進核電、新能源技術等一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光伏發電技術迭代加速且不斷刷新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水電全產業鏈全球領先,我國成為世界能源發展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推動者,一大批能源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正在蓬勃興起,能源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能源體制機制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制度屏障。十年來,在能源安全新戰略指引下,能源行業深入貫徹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緊緊圍繞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推動放管服改革、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油氣體制改革,加快構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能源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改革紅利廣泛惠及市場主體和人民。
開放合作是中國能源事業發展開創新局面的必由之路。十年來,在能源安全新戰略指引下,能源行業不斷拓展國際合作開放空間,務實推進重點能源資源國合作,推動建立中俄能源商務論壇、“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議、國際能源變革論壇等多個合作交流平臺,油氣進口戰略通道和國際油氣合作區塊進一步鞏固完善,開放條件下的國家能源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
堅持踐行能源安全新戰略,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能源保障
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產消費國,必須深刻領會并全面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不斷強化新時代能源事業的使命擔當,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積蘊強大能源力量。
突出綠色低碳,積極引導能源消費轉型。新時代以來,我國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充分發揮能源消費側轉型牽引作用,能源消費轉型在緩解能源結構性矛盾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未來,多措并舉推進能源消費轉型升級,一是應繼續宣傳和引導全社會樹立節約資源意識,推廣全民“節能降碳”理念,為清潔能源消費創造良好輿論環境;二是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低能耗的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持續推動傳統產業智能化、清潔化改造。三是在終端用能方面,進一步完善補貼政策,積極推廣新型用能方式,促進形成能源消費新模式。
突出安全高效,不斷提升能源自給能力。供給安全是能源安全的首要要求。一方面,要強化傳統能源存量安全,構建多元化能源供應體系。為此,我國在不斷提升自身供給實力和抵御風險韌性的同時,應加強本土油氣資源勘探力度,不斷完備能源產業供應鏈,并結合地緣政治、國際市場等因素,繼續堅持能源多元化進口渠道。另一方面,要著力提升非傳統能源增量,加強新能源開發建設,統籌水電開發和生態保護,著力完善清潔能源供應體系。堅持先立后破原則,實現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基礎之上的傳統能源有序退出,有計劃分步驟實現能源轉型升級,提升自身能源供給硬實力。
突出科技自強,推進能源技術自主創新。當前全球能源技術創新進入高度活躍期,頁巖氣、可燃冰等能源的開發利用已經引發了產業革命,并在很大程度上對世界能源格局帶來深遠影響。我國必須抓住新一輪能源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通過自主創新,解決能源資源約束給國家安全帶來的風險。首先,加強能源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能源產業、能源系統深度融合,使能源全產業鏈實現透明、靈活、可控,推進能源全產業鏈智能化、數字化升級。其次,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著力進行原創性、引領性能源技術攻關,攻克技術短板,推進重大能源創新平臺建設,提升國家能源安全核心科技硬實力。
突出激發活力,優化能源體制機制改革。“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雙碳”戰略的窗口期,能源是主要攻堅區。一方面,要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增加投資主體多元化,統籌國內國際、能源與其衍生產品間的聯動關系,構建有效競爭的能源市場。另一方面,健全政府應急兜底機制。在面對國內外環境極端變化、能源市場價格大幅波動、能源供給失衡等市場無法自主調節的能源安全風險時,要及時進行政府干預和調節,發揮大型央企能源保供的“壓艙石”作用。
突出互利共贏,強化擴展國際能源合作。堅強穩定的國際能源合作可以有效防范外部輸入性因素對能源安全的沖擊。在思想層面,要秉持正確義利觀,遵守國際規則和法律規范。在運營好現有項目的同時,著力提升全球化資源配置能力和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爭取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促進民心相通,增進國際關系,展現中國企業良好形象。在實踐層面,強化“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能源體系建設。在涉及能源貿易、能源投資、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能源技術標準等多領域開展合作,鼓勵我國企業在能源勘探、開發、利用領域與外方進行合作,建立更加充足穩定的能源供給。最后,要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進清潔能源合作開發利用,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環境保護等全球性問題,積極參與推進全球能源治理體系建設,為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2024MS08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