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藍江(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當我們談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候,或許有人想到的是唯物主義、矛盾、生產力、生產關系、實踐等概念,以及一系列命題和原理的體系。盡管這些概念、命題和原理是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可或缺的部分。但要真正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卻不能僅停留在這些概念和命題上,而是需要我們有一種知識論的眼光,將馬克思主義看成一個綜合的真理。更應該將馬克思主義哲學納入現實世界的領域之中,讓理論和實踐在現實世界中綜合起來,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現實綜合的基本要求。
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什么是現實綜合的理論,就在于馬克思主義從誕生之初,就拒絕了在書齋中依賴純粹的理論冥思來思考哲學的方式。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曾經明確指出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包括費爾巴哈的形而上學,基本上都從人的對象性活動來思考哲學的命題,他們將哲學變成了一種純粹抽象的人的活動,在理論的思辨中完成對未來世界的推導,完成所謂的“批判”。但是這種抽象的理論批判不能真正觸及現實世界的問題,而馬克思開宗明義地用實踐的范疇將哲學帶向了真正市民社會,帶向了真正人類的生命和創造實踐活動。唯有如此,馬克思主義哲學才能通過人的現實的實踐活動,通過生產和社會交往,將世界結合成為一個現實的綜合的世界。
但是,馬克思談到的實踐,并不是一個抽象的哲學概念,更不是一個形而上學的命題,而是一種積極現實的力量、積極改變世界的力量、與以往一切舊的體制和落后的生產關系進行徹底決裂的力量,不能在單一的哲學范疇中來理解這種力量。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強調:“沒有蒸汽機和珍妮走錠精紡機就不能消滅奴隸制;沒有改良的農業就不能消滅農奴制;當人們還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質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證的時候,人們就根本不能獲得解放。‘解放’是一種歷史活動,不是思想活動,‘解放’是由歷史的關系,是由工業狀況、商業狀況、農業狀況、交往狀況促成的。”馬克思的這句名言,是在告訴我們,人類的實踐活動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范疇,是真正促進歷史變化的最重要力量。
但是,在這段話中,我們不應該忽視的問題是,僅僅理解實踐問題是不夠的,對人類的實踐活動的理解,不是一個抽象的命題,而是與當時的工業狀況、商業狀況、農業狀況密切相關的話題。那么,這是否意味著,如果我們要深入理解馬克思的實踐哲學,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現實綜合,也必須理解珍妮走錠精紡機、蒸汽機,理解工業、農業、商業、交往方面的知識?如果我們讀過馬克思的大多數著作就會發現,馬克思本人對19世紀中葉的科學發展(如馬克思對拉格朗日的微積分、牛頓的物理學、李比希的化學,以及達爾文的進化論都十分熟悉),同時馬克思對19世紀的工業技術(如馬克思閱讀了尤爾的《工廠哲學》和拜比吉的《論機器和工廠節約》)、農業技術、商業發展,甚至對銀行的信用制度都十分熟悉,這些都是他后來撰寫《資本論》及其手稿的材料。正是馬克思全面了解了當時西方世界的科學體系和工業、農業、商業等各方面的技術發展,才能在此基礎上提出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一般規律。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馬克思主義哲學從一開始就具有跨學科的視角——馬克思并沒有像德國古典哲學那樣,蜷縮在一個形而上學的王國中,完成抽象概念的思辨和推理,而是積極學習現實世界的各種學科和產業的知識,在充分吸收和批判這些領域的知識之后,才高屋建瓴地給出歷史唯物主義的現實綜合,在一個更高層次上提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使命,即如何使用現實的手段,來摧毀一切剝削和壓迫的制度,將人類從不平等的社會關系的深淵之中解放出來。
于是,我們可以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不同于以往的形而上學,一個最為根本的地方在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是一個僅僅囿于哲學學科內部的學問,不是單純地在概念和命題、范疇和原理之間的思辨運動,更不是通過批判的批判來黨同伐異的學問。馬克思恩格斯等思想家從一開始就在思考如何改變這個世界,如何用實踐的力量來實現一個美好的未來社會。這里的實踐,要求馬克思主義哲學必須主動觸及那些形而下的部分,了解世界的科學知識是如何發展的,了解現實世界的工業、農業、商業、通信技術、交流技術是如何發揮作用,我們的實踐活動如何在這些方面起作用。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者而言,就必須了解我們各自時代的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傳播學、文學等科學。在這個意義上而言,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在跨學科的基礎上實現對現實的綜合,并在這個綜合的基礎上進行實踐性的革命。
當歷史的指針指向了今天,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面前,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必然意味著全新的內涵。如果我們將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解為一種跨學科的現實綜合的成就,就要真正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內涵,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如果脫離了這兩個結合,我們就無法研究和思考今天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當然,實現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意味著馬克思主義哲學必須面對當今時代提出的全新命題,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我們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推進。與此同時,在工業生產中出現的無人化自動生產、黑燈工廠、智能駕駛、無人機等實際技術領域的突破,都需要今天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者加以了解。一旦哲學走出書齋,面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成就,我們就需要了解今天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算法技術,了解這些技術在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法學、文藝學、設計學等領域帶來的變化。我們可以用通用大模型來設計汽車的內飾和座椅,也可以通過智能模型來模擬人流量和交通狀況,給城市的交通管理和設計提供建設性的方案。
與此同時,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方面的發展,也可以進一步影響各個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這就需要馬克思主義哲學根據現實世界的具體變化,不斷更新自己的概念體系和知識體系。例如,當物流系統為所有的道路和卡車裝上傳感器之后,我們可以隨時了解物流的進展。在車間里用于分揀貨物的機器人,它們彼此協調,實際上不需要人類管理員來規劃它們運行的線路,它們各自會根據具體情況來制定最穩妥的運行策略。這意味著,智能體不再是單純的客體,它們也成為構成社會關系網絡的一部分,在進行相關理論思考的時候,我們必須將這些能夠自主制定行為策略的行為體納入主體范疇之中。這對于政治學、社會學、法學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馬克思主義哲學從更高層面對今天的現實進行綜合,就可以給這些學科提供有益的參考,從而促進這些學科向智能時代的學科轉變,讓這些學科更好地服務于人類的社會生活。
總而言之,今天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需要打破既有的學科藩籬,要求我們主動了解現實世界中的工業、農業、商業、傳播等領域的變化,以便在更高層面上實現現實的綜合。馬克思主義哲學要具有一種跨學科的視角,規劃更良序的社會生活方式,設計一個在當代智能技術下更人性、更靈活、更有序、更生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