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王素娟(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市委黨校基地研究員、中共天津市委黨校群團教研部副教授)
攻改革之堅,如攀萬仞之峰,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其整體思路和要求就是要牢牢牽住深化重點領域改革這一“牛鼻子”,勇闖深水區、敢啃硬骨頭,先立后破、破立并舉,對掣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進行科學合理的立“是”破“非”。
一、先立后破、破立并舉是我國改革開放積累的寶貴經驗
先立后破、破立并舉,在“立”與“破”中蹚出新路是我國四十多年改革實踐的基本邏輯、基本動力和推動路徑。40多年來,改革采取由下到上、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的漸進方式,已經從局部探索、破冰突圍轉變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立起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原則立場,破除了“兩個凡是”思想束縛;立起來“三個有利于”的標準,破除了市場經濟姓“社”姓“資”的思想桎梏;立起來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破除了傳統的單一公有制觀念枷鎖;立起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立場觀點方法,破除了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思想羈絆,確保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人心不亂、思想不散,社會穩定。
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進入深水區,最低程度降低改革成本是我們順利推進改革的必要條件。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把“先立后破”作為深化各領域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方法。立新發展格局,破傳統路徑依賴;立新發展理念,破傳統經濟增長模式;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供需結構性失衡;立新質生產力,破原始創新能力不強;立城鄉融合發展之制,破城鄉二元結構之弊;立“兩個結合”的文化發展路徑,破傳統與現代對立、中西對峙的傳統認知;立清風正氣,破“四風”頑疾;等等。這些戰略舉措都鮮明地體現了先立后破、破立并舉的科學導向。
二、秉持成熟的“破立觀”需要科學把握“立”與“破”的辯證統一關系
“先立后破”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思想方法,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智慧,體現對立統一的矛盾規律,蘊含著破立并舉、革故鼎新的發展之道。準確把握“立”與“破”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和運動規律,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掌握的方法論。
“立”與“破”本質上是對立統一關系。二者的對立,體現在“破”與“立”的方向是相反的,要加強、發展一方,就要削弱、遏制另一方。但同時,二者又是統一的,“立”字當頭,“破”在其中,“破”字當頭,“立”在其中,兩者互為前提條件,互相轉化。推動改革的過程,實質就是“立”和“破”相互依存又不斷較量、此消彼長又循環往復的過程。人類的認識就是在“一破一立”“一立一破”中逐步升華、不斷前進的。二者不可互代,不能分離,是一個辯證統一體。
“先立后破”是“先破后立”的繼續與升華。“先破后立”強調“破”的首要性和重要性,“先立后破”強調“立”要做在“破”之前。具體哪一個正確,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提出:“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們之間的斗爭是生死斗爭。”強調革命要當機立斷先破后立,必須首先破除舊事物、舊方法、舊觀念,否則新事物、新方法、新觀念就難以確立。
當前,我國改革已進入“深水區”,一些領域的改革不宜過于激進,一些地方的產業轉型也不能急轉彎,改革取舍兩難的矛盾增多了,“破”“立”之間的關系越趨復雜,必須從“破字當頭”適時地轉入“立字當頭”,一切從“立”著想,一切為“立”著手。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分清主次、統籌兼顧,堅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審慎原則,掌握好節奏,控制好風險,不能一刀切毀掉舊有的方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的那樣,“綠色轉型是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夠未立先破。”“不能把手里吃飯的家伙先扔了,結果新的吃飯家伙還沒拿到手,這不行。”“一破了之”“只破不立”的做法,急于改變舊動能、打破舊模式,而新機制、新動能尚未成型,就會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改革成效,導致矛盾風險疊加。要做到“審大小而圖之,酌緩急而布之,連上下而通之,衡內外而施之”。
三、堅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在“立”與“破”中育先機、開新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則事半功倍,不得法則事倍功半甚至產生負作用。”“先立后破”是一種遠見,對推動制度創新、強化發展動力、優化資源配置以及增強抗風險能力等方方面面都具有積極意義。
要“立”字當頭,謀定而后動。打破舊有的觀念和模式,需要一步一個腳印沉穩地走,在找到一條行穩致遠的新路子之前,要避免沖動地“立”。不能為了體現干某件事的決心,無視風險,甚至“破釜沉舟”,引發新問題、新風險不斷疊加、升級。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立”不是另起爐灶,“破”也不是改弦更張。要注重不同領域改革以及同一領域改革不同方面的關聯性和耦合性,不僅要注重處理好單項改革所涉及的破立關系,也要關注上下之間改革的破立統一,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堅決杜絕“一屆班子一張藍圖”“一任領導一個產業”的折騰現象,注重調查研究、科學評估,杜絕“拍腦袋決策”,用改革的確定性對沖內外部的不確定性。
要以立促破、立破相承。“立什么”“破什么”“如何立”“如何破”要做到心中有數,對改革可能導致的新問題、新情況要提前完善制度、打好補丁、補上短板,防止出現各行其是、相互掣肘。要掌握“先立后破”方法論的邏輯順序,加快培育新增長點、推動新動能見實效,通過培植增量逐漸化解存量的思路,引導舊體系中的資源逐漸向新體系注入。要防止重“破”不重“立”的做法,更要杜絕只“破”不“立”的傾向,該“立”的要積極主動地“立”起來,該“破”的要在“立”的基礎上堅決地“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