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尹俊(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堅持全面改革,在各項改革協同配合中推進。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必須從紛繁復雜的事物表象中把準改革脈搏,把握內在規律,特別是要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活躍、最革命的要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社會發展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取得了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偉大成就,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發展過程中不僅注重經濟效益,也注重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統籌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既通過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又通過改革推動社會全面進步,激發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活力,實現二者協調發展。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創舉。既發揮市場經濟的長處,又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既要“有效的市場”,也要“有為的政府”,在實踐中破解經濟學上的世界性難題。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也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完善市場機制,打破行業壟斷、進入壁壘、地方保護,增強企業對市場需求變化的反應和調整能力。同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提高政府宏觀調控水平,完善監管職能,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深化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用政策引導市場預期,用規劃明確投資方向,用法治規范市場行為。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效率的提高是生產力發展的直接體現,公平的實現是生產關系調整的重要目標。社會主義國家追求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既要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維護社會公平,更好實現效率與公平相兼顧、相促進、相統一。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通過改革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更好地做大“蛋糕”;同時堅持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更好地分好“蛋糕”,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一個現代化的社會,應該既充滿活力又擁有良好秩序,呈現出活力和秩序有機統一,實現活而不亂、活躍有序的動態平衡。良好的社會秩序是激發社會發展活力的重要前提,社會煥發生機活力有助于維護社會秩序。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破除束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通過改革充分釋放全社會創造潛能,充分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尤其是注重激發包括非公有資本在內的各類資本活力,發揮其促進科技進步、繁榮市場經濟、便利人民生活、參與國際競爭的積極作用。同時,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完善社會治理體系,規范市場秩序,實現社會有序運行與社會活力迸發相統一、相協調。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離開國家和社會安全,不僅現代化不可能順利推進,還可能喪失已經取得的現代化成就。有些國家由于政局動蕩、社會動亂,不僅失去發展機遇,也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統籌發展和安全尤為重要。一方面,堅持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通過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另一方面,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通過改革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時刻關注并防范可能出現的風險和挑戰,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不斷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