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劉方
場景是場合與情景的結合。消費場景指的是消費者消費或需求的場景,是業態、產品、服務和環境要素等立體化的集成,具體表現為消費者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產品使用或體驗的消費全過程。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了《關于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進一步培育和壯大消費新增長點,促進消費穩定增長。消費新場景是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的系統集成,本質是包含內容、體驗在內的可持續性的生活新方式。主要表現為,緊跟消費升級趨勢,結合特色美食、購物娛樂、戶外運動、旅游民宿、養老健康、社區服務等業態,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不斷創新產品業態模式,更好滿足居民個性化、多層次、品質化的消費需求。
消費新場景對促進消費提質升級、培育消費新增長點、更好滿足人民高品質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義。從需求側來看,我國居民消費意愿和能力逐步回升,孕育著大量消費升級需求。當前居民消費信心逐步恢復,信心提升在居民消費傾向上逐步體現,2024年一季度我國居民平均消費傾向為63.3%,較2023年一季度提高1.3個百分點。同時,隨著宏觀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就業市場供求關系好轉,居民整體收入增速持續恢復提升。此外,我國當前消費升級趨勢明顯,服務消費快速增長,2023年全國服務零售額增速較商品零售額高出14.2個百分點。年輕群體逐漸成為消費主力,個性表達和沉浸式體驗消費開始受到青睞。圍繞傳統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培育一批智能綠色健康安全的消費新場景可以起到很好的引領示范作用。從供給側來看,推動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市場新需求,有利于培育消費新增長點。以消費升級為導向的產業升級正在提速,產業體系對智能化、共享化、網聯化等新形態和新模式的支撐有望進一步增強。打造消費新場景有助于更好順應消費場景變化新趨勢,不斷提升優質商品和服務供給,推動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市場新需求。
消費新場景的“新”體現在多個方面。一是內容產品新。主要圍繞餐飲消費、文旅體育消費、購物消費、大宗商品消費、健康養老托育消費和社區服務消費等居民吃穿住用行的傳統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場景,開展應用升級、賦能和融合,培育和形成一批帶動性廣、顯示度高的消費場景。例如,在餐飲消費方面,打造形成社交、互動的“美味花園”“美食名村”等;在文旅體育消費方面,發展海洋旅游、紅色旅游等,推廣“音樂+旅游”“賽事+旅游”等業態,鼓勵開展“村BA”等富有農趣的鄉村賽事活動;在購物消費方面,打造創意市集、露營休閑區,培育國貨“潮品”消費等;在健康養老托育消費方面,拓展銀發消費新場景,發展育幼消費等。二是業態模式新。新場景一般呈現出多業態集成與融合,涵蓋街區、景區、商業中心、園區以及餐飲、文化演藝、非遺等物理新空間,同時利用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打造消費虛擬空間,實現現實與虛擬、線上與線下相融合,滿足消費者多樣化、智能化、品質化的消費需求。三是消費體驗新。個性化、特色化、智能化、沉浸式、品質化、綠色化是消費新場景的主要特征。當前,我國消費層次由實物消費向服務消費、體驗消費升級,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個性化、特色化、智能化的多層次融合的消費體驗,更在意參與度、體驗品質的提升,更加追求高品質產品和服務。而且,消費者希望獲得“超感立體”的沉浸式體驗。例如,消費者更加傾向以沉浸式體驗、多業態集成、歷史文化鮮明為特點的文旅消費場景,喜歡將旅游目的地的場所、文化特征、價值觀、人工智能和生活方式等融合在一起的場景,以此獲得感官感受和情感共鳴。此外,人們越來越推崇低碳、健康的消費理念,更希望將其融入“衣、食、住、行”中。
當前,消費者有強烈的消費升級需求,但是消費新場景供給不充分,尤其是品質化場景缺乏,“創造”居多但特色不足。此外,商品和服務新場景、新業態不斷涌現,但是行業標準和制度建設滯后。基于此還需要推進場景模式持續創新,完善行業標準,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一方面,強化品質引領,持續擴大高質量供給。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美食名村等。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消費新場景。提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制定家政教育、家政培訓等新業態服務標準和規范,擴大家政服務消費。推動養老、育幼、家政等服務擴容提質。深化旅游業態融合創新,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主題旅游精品線路。加強特色民宿、演藝活動等消費場景創新。另一方面,積極完善消費環境,加快商品和服務統一大市場建設。鼓勵發展與平臺經濟、低空經濟、無人駕駛等相結合的物流新模式。廣泛開展質量管理體系升級行動,加強全供應鏈、全產業鏈、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推進完善消費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強化產品和服務標準體系建設,以更好滿足消費升級需求。創新消費金融產品供給,支持開發更多適合農村市場的消費信貸產品。(劉方)